熊麗
2025年01月17日08:35 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傳統動能逐漸弱化,新動能壯大還需要時間。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我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的國家,國產大飛機C919累計承運旅客突破100萬人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34.9萬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於全部規上工業……制造業領域的多項數據表明,新質生產力正不斷創造新增長點,展現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
從近段時間各省份陸續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看,2025年地方工作部署“新意”滿滿。以主要經濟大省為例,廣東提出,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江蘇提出,深入實施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專項行動,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四川提出,深入實施產業新賽道爭先競速行動,逐步釋放新興產業發展潛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
當前,我國產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傳統動能逐漸弱化,新動能壯大還需要時間。推動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持續做強產業支撐,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先進制造業集聚,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並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結構、提高質量。
做優存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基本盤,絕不能被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包括鋼鐵、有色、石化化工、機械、紡織服裝等在內的傳統產業,在我國制造業中佔比超過80%,體量規模大、市場需求廣、吸納就業能力強,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發展新質生產力“喜新”不能“厭舊”,新興產業發展高度依賴傳統產業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作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將為新產業新技術提供豐富應用場景。在推動落后低效產能出清的同時,要加快運用先進技術、前沿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做大增量,加快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具領先優勢和發展潛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未來產業也正在抓緊進行前瞻布局。工信部近期表示,將實施培育新興產業打造新動能行動,並開展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挂帥”,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產業、具身智能、原子級制造等領域創新發展政策。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成長性巨大,也是各地拼經濟、穩增長、謀長遠的重頭戲,但務必要注意因地制宜、精准發力,杜絕“政策窪地”競賽,避免為搶風口“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
我國具有工業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優勢,擁有規模龐大、層次多樣、統一開放的國內大市場,區域發展的差異性中蘊藏著巨大回旋空間。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產業基礎,既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從時間層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也要從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的層面,引導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促進形成區域合理分工、聯動發展的制造業發展格局,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