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中
2025年01月17日08:31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點評】
湖南、浙江、河南等地農村的變化充分表明,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那麼,農村發展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
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思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村產業要提質增效,必須做好“土特產”文章。缺乏特色,農產品就將出現低層次雷同,缺乏比較優勢,難以獲得市場認可。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僅可以有效克服小農生產分散性與現代農業生產的矛盾,統一生產技術標准,還能凸顯品牌優勢,從而最大限度優化農業資源配置,代表著農業未來發展方向。當然,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也要根據本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傳統慎重選擇產業方向,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宜農則農、宜種植經濟作物則發展經濟作物,文旅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則可以將鄉村旅游作為發展重點,決不能一哄而上,搞成“萬村一面”。要注重延伸產業鏈條和營造產業生態,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
必須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在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性作用。近現代農業發展史已經充分表明,歷次科技革命均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我國在農業機械設備制造、育秧育種技術研發、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但也應看到,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仍有短板。一是農業科技前沿領域,比如在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等方面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二是一些最新農業技術,如現代生物種業技術、低鎘水稻品種、耐鹽鹼雜交稻等科技成果推廣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大。三是農業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還不夠緊密,距離對農業生產對象進行全過程精准管控的數字農業要求仍然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融合,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
必須堅持不懈地探索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機制。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為了達成共同富裕目標,在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必須建立聯農帶農有效機制,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許多農村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要推動先富帶動共同富裕,就必須在堅持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探索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公司+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方式推動小農戶和大農業接軌,建立聯農帶農鄉村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農業資源和小農生產納入統一經營管理當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業發展成果切實惠及廣大農村群眾,推動全體農民共同富裕。
必須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豐富農民精神世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農民如果缺少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農村就會成為文化荒漠,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馳。當前,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出了發展農村文化的新路子,比如一些地方推動鄉村自然風光與非遺傳承、美食文化交融,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不僅給游客帶來了良好旅游體驗,還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和農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在推進文旅融合過程中,鄉村社會完成了自身文化重構,豐富了農民精神世界,建成了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讓農村真正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成為繁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方樂土,從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作者:王安中,系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哲學與黨史黨建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