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開艷
2025年01月17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做優增量在於最大化各類資產的邊際回報率,催生創造新的增長點﹔盤活存量在於激活閑置資產,提升利用效率,挖掘現有增長點。存量之中有空間、有潛能﹔增量之中有價值、有效益。二者互為條件、相互促進。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出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下資源配置的規律,為全面提高宏觀經濟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指引。正確處理好存量、增量的辯証關系,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有助於實現先“立”后“破”,既“穩”又“進”,創“新”登“高”,為高質量發展增效賦能。
1.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互為條件、相互促進
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對於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保持經濟合理增速至關重要。從投資角度看,盤活存量資產,可以提高投資利用率和收益率,從而調動更多資源擴大增量投資。從消費角度看,存量資產的結構優化,能夠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進而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從外貿角度看,做優增量意味著培育外貿新動能,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
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對於推動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形成新質生產力極為關鍵。盤活存量、做優增量能夠為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步推進提供更多支撐。做優增量是佔領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關鍵路徑,通過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能夠對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勁推動力。盤活存量則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舉措。我國傳統產業在制造業中佔比超過80%,其轉型程度直接影響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程。二者協同發力,才能加快形成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對於增強經濟社會韌性、有效應對系統性風險挑戰極為重要。通過依托市場化方式,探索創新路徑,放大盤活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益,既能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優化地方財政資產負債結構,又能籌集到更多建設資金,適當擴大融資,進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的持續發展。
2.進一步深化改革是做優增量盤活存量的重要保障
做優增量盤活存量,本質在於體制機制的優化、環境生態的打造。因此,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抓住體制機制完善這個“牛鼻子”。
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前提。通過完善資本市場功能,打通中長期資金、耐心資本入市的堵點卡點,強化金融資源對科技型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提升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效率,加強規劃統籌,推動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的有序盤活,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技術和數據要素流動規則,推動創新型資源在最具價值創造潛力和引領效應的領域集中。構建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促進存量和增量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再配置,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必須統籌協調好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與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無論是通過“無中生有”開辟新賽道,還是通過“有中出新”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生,都需要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寬鬆、高效的運行環境,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務。現有企業和科技成果作為存量資源,蘊含著廣闊的增量空間,為企業和創新活動服務,就是在培育新的優質增量。政府“因企制宜”提供企業所需資源和服務,“因產制宜”強化產業鏈薄弱環節的招商引資,“因需制宜”推動科技供給精准對接市場需求,才能確保資源配置因勢利導、揚長避短。
3.做優增量為新動能提供更廣闊成長空間
隻有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消費推動等手段,在加快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中做優增量,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做優增量,在擴大消費中做優增量,才能推動實現經濟煥新、發展向新的生動局面。
技術創新是做優增量的重要引擎。技術創新通過推動新興技術突破和生產流程優化,可以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的增量價值創造。技術創新加快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生產流程的重組,實現生產體系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細化,能夠顯著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效能。技術創新推動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涌現,促進企業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和高端制造等領域形成新的應用場景,擴大市場需求和供給空間,能夠帶動高質量的增量投資。技術創新重塑企業要素組合方式,實現生產體系數智化升級,提升生產過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提高產業整體效率。技術創新推動要素流動的高效銜接,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優化資源要素的整合與利用,可以不斷增強經濟的持續發展動能。
產業升級是做優增量的重要路徑。在產業升級過程中,通過推動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產業的發展,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得到不斷提升。通過產業升級,可以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提升生產流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顯著增強產業體系的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可以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在生產環節快速轉化,增強產業鏈協同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可以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拓展產業鏈的服務環節,提高增量生產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加快產業升級,通過構建產業集群和生態圈,推動產業間協作和資源共享,可以促進生產要素在不同行業間的高效流動,增強產業體系的彈性和協同效應,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有機銜接,形成更加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拓展經濟增長空間。
消費推動是做優增量的重要驅動力。通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升消費體驗和質量,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可以進一步釋放市場需求潛力,擴大消費市場的整體規模。數字消費和綠色消費領域的政策扶持,能夠有效推動新型消費的普及,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擴大增量投資、實現協同發展。通過培育新型消費模式和應用場景,促進消費與產業鏈的融合,將助力新興產業成長,為新技術、新賽道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4.盤活存量重在實現既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盤活存量意味著通過改革和創新,充分挖掘激活閑置和低效資源。讓思路活起來,把技術用起來,將資源調度起來,實現既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工業制造體系中注重解決設備老化、產能過剩等問題。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加快傳統生產線的現代化改造,提高對多樣化、創新型產品需求的適應能力。加強企業間的協作與資源共享,構建產業生態圈,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提高行業整體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園區“騰籠換鳥”,實施空間再造和舊廠房功能再生,吸引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入駐。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轉型路徑,推動重工業園區向環保裝備制造基地轉型,推動生態資源豐富地區向智慧農業示范區轉型。
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壓減低效項目支出,統籌各類財政資金,確保“三保”支出預算足額落實。推動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擴大投向領域和項目資本金用途,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盤活交通、水利、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市政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資產,推動老舊廠房、文化體育場館、閑置土地等長期閑置資源的再利用。完善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資產証券化等金融工具,拓寬存量資產盤活途徑,提升資本流動性和使用效益。
(作者:沈開艷,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