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
2025年01月17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裕的今天,青年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復旦發展研究院聯合多家機構發布《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4)》,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群體在精神文化領域的深刻變遷,展現了青年網民追求“精神富有”的多元面貌。
作為一項跨越10年的大型社會態度調查,調查報告基於多家青年網民聚集的互聯網平台在2014年至2024年間的海量數據,通過多模態大數據分析、大規模問卷調查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聚焦精神文化需求、思想需求、情感需求等關鍵指標,探索青年網民的認知變遷趨勢。
引人注意的是,報告通過翔實的數據和深入的分析,勾勒出青年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幾大趨勢。其中,放鬆身心作為關鍵需求,游戲類視頻和生活類視頻的高熱度尤其引人注目。游戲不僅是當代青年的重要娛樂方式,更是他們社交和展現自我的重要平台。生活類視頻的崛起,則折射了青年群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們在這些視頻中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並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與共鳴。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知識類視頻的脫穎而出。在過去10年間,知識類視頻的熱度和認同度上升速度最快,充分展現了青年群體自我提升、自我成長的強烈訴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青年網民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娛樂消遣,而是渴望通過視頻獲取更多的知識,拓寬視野、提升自我。人文歷史類視頻以其獨特的魅力,收獲了最多的播放、彈幕、點贊、投幣和收藏,成為知識類視頻中的佼佼者。這些視頻以有趣的故事形式和深度串聯的內在邏輯,講述特定的人物或事件,傳遞思考和智慧,在潛移默化中助力提升當代年輕人的知識涵養和精神境界。
報告還解釋了青年網民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趨勢。隨著視頻深度嵌入日常生活,青年網民在小眾文化圈層之外,日益期盼獲得更加廣泛且有深度的精神文化產品。動畫、音樂、番劇等傳統熱門視頻類型的熱度和認同度逐漸下降,知識、娛樂、影視、科技、動物、運動等多元興趣取向的視頻則嶄露頭角。視頻類型佔比的頭部效應減弱,各類視頻百花齊放,青年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淺顯向縱深發展的態勢不可逆轉。
此外,國創動漫從支流向主流發展也是一大亮點。從日漫到國漫的轉變,不僅反映了青年網民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也展現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國創動漫以傳統文化和青年成長為主要題材,通過現代視角重新解讀古代神話、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將傳統文化以新穎的形式呈現在青年網民面前。比如,《中國奇譚》從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敘事源流出發,以傳統書畫形式表達中華美學思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動畫技術進行了有機融合。《霧山五行》在經典古籍《山海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演繹,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青年網民易於接受的新元素。報告顯示,在國創專區高熱度視頻中,64%的作品基於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作,24%的視頻傳遞了集體主義精神,聚焦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張力,呈現出個體向集體融入或回歸的敘事走向。國創動漫對友情、親情、成長、工作、責任等的解讀,契合青年價值觀,更易引發共鳴。這些作品不僅為中國青年提供了精神力量,也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原創視頻的興起也成為青年網民精神文化生產進入新時期的標志。數據顯示,在2014年某視頻網站播放量前100的視頻中有60%為搬運內容,然而到了2024年,原創視頻比例上升至69%。從早期的搬運為主到目前的原創為主,這一轉變不僅為UP主(視頻上傳者)提供了更多的創作動力,也為青年網民帶來了更豐富多元的內容體驗。我們看到,視頻正逐漸由相對單一的圈層文化信息內容載體,走向集信息傳遞、生活記錄、教育培訓、文化學習、互動參與、社區分享於一體的生態系統。在影像中表達情緒、愛好、個性和價值觀,視頻正勾勒出當下青年群體的數字生活。
(作者:張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