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偉
2025年01月14日08:40 來源:經濟日報
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就是五個“必須統籌”: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這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其中,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是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物質基礎的現實要求。
兩者統一於高質量發展實踐
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是有機統一的。離開了質量的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就有可能退回到傳統發展模式,高質量根本無從談起。離開了總量的不斷做大,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就難以得到充分展現,甚至會因為經濟增長速度不足而影響發展質量的提升。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通常與實施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密切相關,多採用中長期分析視角﹔做大經濟總量則通常與完善宏觀調控、強化逆周期調節密切相關,多採用短期分析視角。從長期看,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是一致的。例如,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延長產業鏈、加快產業結構升級,進而有利於發掘內需潛力、拓展增長空間。而在短期內,兩者也可能出現摩擦。例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需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更高更嚴的要求在短期內會對“兩高一資”行業造成“發展陣痛”。但總體上看,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相輔相成,兩者統一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
從提升質量的視角看,高質量發展是因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而作出的必然選擇。從國內情況出發,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現實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制約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主要因素,城鄉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就是一個典型體現。從國際環境出發,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世界主要大國圍繞科技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爭奪日益激烈,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加速重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挑戰。國內外條件的變化要求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從做大總量的視角看,現階段我國具備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條件和可能。就發展潛力而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任務尚未完成,城鄉區域發展依然不平衡,整體尚未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發展空間依然廣闊。就發展條件而言,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回旋余地大﹔已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大部分產品在國內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鏈配套,發展韌性和抗沖擊能力強﹔具備大量供給高素質勞動力的能力,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涌現,截至2024年10月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66萬件﹔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突飛猛進,新的增長優勢正在形成。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擁有實現較快增長的現實基礎。
高度重視“穩增長”
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集中表現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高度重視“穩增長”工作,持續做大經濟總量。
在“穩增長”的諸多選項中,首要的一項任務就是錨定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來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需在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上發力加碼,堅持就業優先,多渠道增加就業,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注重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大件家具的消費,積極擴大服務消費,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同時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改善營商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穩外貿、穩外資也是“穩增長”的重要選項。需深耕東盟、拉美和非洲等市場,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以外商直接投資帶動出口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對外直接投資帶動國內優勢產品出口。
做好“穩增長”工作,還需改善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加力。上文提到的許多擴大內需措施都和增加財政支出密切相關。適時降准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積極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此外,還需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打好政策“組合拳”,放大政策組合效果。
改革牽引“提質量”
無論是解決當前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還是形成新型生產關系以更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都需要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順各方面關系、各領域體制機制,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當前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能為創業創新活動打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需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准聯通,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能為更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載體。必須持續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能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重要助力,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不但需要更好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進一步優化政府綠色採購政策,完善綠色稅制,而且要有針對性地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推動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既要有“有效市場”,也要有“有為政府”,更要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經濟整體效能的最大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系統部署,直接指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關改革舉措涉及完善市場機制、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推動發展成果共享等多個方面。全面落實上述改革舉措,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助於完善全面創新的體制機制,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助於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社會保障功能,更好推進發展成果共享。
在貫徹落實一系列改革舉措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是基於現實條件和財力履行政府職能,把政府職能放在“應該做”“能夠做”且“能做好”的范圍之內﹔二是對政府履職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優化資源配置,改進業務流程,清除各種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規的現象,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三是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各類社會組織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隻有這樣,才能保証政府活動的科學有效,才能真正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起來,鞏固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