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
2025年01月14日08:37 來源:經濟日報
這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代。哪個國家率先在關鍵性顛覆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質生產力,就能夠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贏得全球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權。處於這樣的時代背景,探尋天津濱海新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的成績單,更加凸顯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貢獻與實踐偉力。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迫切需要理論上的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創造性地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論斷。“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拓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指明了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方向和路徑,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遵循。
發展新質生產力急不得也慢不得,“因地制宜”的方法論彰顯著一以貫之的戰略清醒。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中,各地已形成具有本地特征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反映了本地的生產要素條件、市場發展水平、居民偏好、營商環境等,也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形成了各自的主體功能和戰略定位。隻有從這些基礎條件出發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才能形成鮮明的比較優勢,推動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落腳到實踐中,考驗著各地既知全局又知自身的能力。以濱海新區為例,站在天津看濱海新區,這裡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引領區﹔站在京津冀看濱海新區,這裡是服務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站在全國看濱海新區,這裡是政策創新、政策集成的高地。因地制宜,濱海新區有向“新”的基礎,更有向“新”的能力和行動——在認清新質生產力形成規律的基礎上勇爭先,更好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把科技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在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上善作為,高水平建設一系列平台載體,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力。
當下的濱海新區,發展承載空間廣闊,是提升經濟“含新量”的重要依托,繼續開拓新局必須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今天的中國,直面機遇與挑戰,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還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各類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效如何,最終要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結構、質量和競爭力來檢驗。多管齊下切實改善傳統產業發展環境,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動技術迭代升級,創新應用場景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培育耐心資本,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都是需要我們下功夫去探索解答的實踐課題。
向“新”出發,提“質”而行。這仍然是各地的同題共答,我們期待更多的高分考卷。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