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
2025年01月14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習近平總書記在對社會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社會治理理論同中國具體社會治理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理思想相結合而開拓形成的。新征程上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必須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
1.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社會工作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優勢和效能日益彰顯,開創了“中國之治”新局面。當前,我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新興領域迅速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社會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對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美好社會的需要。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期望,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人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但也要看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思維方式、交往方式深刻改變,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環境、關鍵變量更趨復雜。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更高標准推進社會治理,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美好社會的多層次、多樣化、差異化需要。
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各國治理實踐,如果社會治理跟不上經濟發展步伐,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經濟發展難以為繼,整個社會也可能陷入動蕩。”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具有基礎性、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沒有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繁榮發展、安居樂業便無從談起。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隻有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保証,而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在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的實踐中,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既強調各主體都是治理的參與者、貢獻者、享有者,又強調不同主體之間的多元互動、有效協同,以提高各主體參與的責任感、使命感。面向未來,需要進一步凝聚治理合力,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2.不斷深化對社會治理的規律性認識
新征程上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需要堅持系統觀念、辯証思維,進一步深化對社會治理的規律性認識,在統籌把握以下幾對重要關系的基礎上高質量開展社會治理。
黨的領導與多元參與的關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不同於西方社會治理的根本所在。通過發揮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有利於更好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了解需求、發現問題,也有助於最大限度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共同應對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同時,大量社會組織、經濟組織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它們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黨在基層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基礎。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不同層級之間的關系。在社會治理中,中央、市域和基層等不同層級分別承擔不同功能。中央負責社會治理的頂層設計和整體推動,使各領域、各地區社會治理步調一致、形成合力。城鄉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負責社會治理事項“最后一公裡”的具體落實,是社會治理的最末端和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市域是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是連接宏觀治理和微觀治理的重要樞紐。強化市域社會治理,對於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隻有實現不同層級的協同互動,才能有效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秩序與活力的平衡關系。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鬆,波濤洶涌也不行。社會安定有序,人民才有安全感。良好的社會秩序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強大的社會活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必備的基本要素。以科學的管理方法、健全的保障機制、公平的參與制度,充分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更好地釋放經濟治理活力、匯聚社會發展動力。高水平開展社會治理應樹立辯証思維,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既有效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又為社會創新發展提供支持,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
法治、德治與自治的協同關系。法治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保障,能夠通過調整社會關系、解決矛盾沖突,維護社會良好秩序,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是法治的重要補充,中國歷史上形成並流傳至今的美德、風俗等,是我們今天開展社會治理的寶貴資源和基本規范。自治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獨特作用,通過完善社會自治,推動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有助於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隻有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法治、德治和自治的有機統一、協同推進,才能助力善治的實現。
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也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新征程上,面對各種外部風險和考驗,面對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以更高水平社會治理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分類指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推動形成統分結合、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加強黨委社會工作部門同組織、宣傳、政法和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工作協同,確保將黨中央關於社會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社會治理千頭萬緒,基層情況千變萬化,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和差異性特征。應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運用“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和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做好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切實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更好回應群眾關切、維護群眾利益。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以健全體制機制為主線。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統籌推進為基層賦能和減負,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重點環節的政策制度建設,不斷提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成效。完善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大力弘揚志願精神,讓更多願意服務社會的人有機會參與社會治理,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堅持系統觀念。社會治理是一項復雜任務、系統工程,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實踐中,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治理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關聯性、互動性也明顯增強,任何一個方面的阻礙和滯后都將對社會治理效果產生系統性負面影響。應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自覺將社會治理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部署推動。應加強對社會治理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形成各領域各層級各環節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和持久動力。
(作者:胡明,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