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 曲青山

2025年01月13日08:46    來源:學習時報

遵義會議召開至今已經90年了。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之際,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遵義會議具有的歷史地位、歷史內涵和歷史啟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

關於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都作出了鄭重的結論。

1945年4月20日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審議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在毛澤東同志所領導的在貴州省遵義城召開的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得以勝利地結束了‘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於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了長征,在長征的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了並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勝利地克服了堅持退卻逃跑並實行成立第二黨的張國燾路線,挽救了‘左’傾路線所造成的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危機,正確地領導了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救亡運動,正確地解決了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變,組織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了神聖的抗日戰爭的爆發”。

1981年6月27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並且在這以后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21年11月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並且在這以后使黨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可以看出,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都高度肯定了遵義會議的重要歷史地位,但每個歷史決議所闡述的具體內容又有所不同,這反映了我們黨對遵義會議歷史地位認識判斷的不斷深化。這集中體現在對毛澤東歷史貢獻的認識上:從“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再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是由於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遵義會議后黨和紅軍轉危為安、化險為夷,中國革命斗爭的局面從被動轉向主動,從此中國革命事業就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

遵義會議的歷史內涵

遵義會議的歷史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就是會議本身,廣義則是會議涉及的主題和內容,以一個整體去看待,作前展后延,將完成會議的歷史使命看作是一個醞釀、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過程。遵義會議召開前的相關會議是醞釀過程,遵義會議召開后的相關會議是完善過程。

遵義會議召開前的醞釀過程。由於“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黨和紅軍歷經多年建立起來的十幾塊革命根據地,除陝甘革命根據地“碩果僅存”外,全部丟失。湘江戰役一役,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在殘酷的事實面前,黨和紅軍內部對錯誤領導的懷疑、不滿和要求改換領導的情緒迅速增長。一些曾經支持過“左”傾錯誤的領導人,也逐步改變態度。黨中央連續召開通道會議、黎平會議和猴場會議,不同思想、觀點、意見開始交鋒,為遵義會議召開做了充分的准備。

通道會議。湘江戰役后,毛澤東根據敵我雙方的軍事態勢,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北上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到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去開辟新的根據地。1934年12月12日,黨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召開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多數同志贊成和支持毛澤東提出的上述轉向的方針,但李德等人仍堅持北上湘西的原定計劃。通道會議沒有達成實行戰略轉兵的一致意見,但為促進黎平會議決策紅軍戰略轉兵創造了條件。

黎平會議。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毛澤東的建議得到與會多數同志的贊同,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放棄到湘西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北部進軍。同時決定到遵義地區后開會討論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黎平會議是通道會議的繼續。

猴場會議。1934年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瓮安猴場召開會議,作出《關於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提出首先在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后向川南創建川黔邊新的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會議還決定,“關於作戰方針以及作戰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報告”,以加強政治局對軍委的領導。這個決定實際上剝奪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猴場會議鞏固了黎平會議的成果。

猴場會議后,紅軍於1935年1月7日佔領遵義。此時,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對於中央軍事指揮的錯誤問題,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在這種形勢下,召開一次政治局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領導上的錯誤的條件已經成熟。

遵義會議召開的過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指揮和組織領導問題。

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雲、博古,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鄧發、何克全(凱豐),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書長鄧小平。共產國際駐中國軍事顧問李德及擔任翻譯工作的伍修權也列席了會議。

會議首先由博古作關於反對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他過分強調客觀困難,把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歸之於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力量的強大,白區和各蘇區的斗爭配合不夠等,而不承認主要是由於他和李德壓制正確意見,在軍事指揮上犯了嚴重錯誤而造成的。接著,周恩來就軍事問題作副報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的錯誤,並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同時也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張聞天按照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見,作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比較系統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毛澤東接著作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后在軍事上應該採取的方針。王稼祥在發言中也批評博古、李德的錯誤,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多數與會同志相繼發言,不同意博古的總結報告,同意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提出的提綱和意見。隻有個別人在發言中為博古、李德的錯誤辯解。李德堅決不接受批評。會議最后指定張聞天起草決議,委托常委審查,然后發到支部討論。

會議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改變黎平會議先以黔北為中心、再去川南創建根據地的決議,決定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會后,又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三省廣大地區創造新的根據地。

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取消在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托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召開后的完善過程。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遵義會議,沒有全面地討論政治路線方面的問題。此時要就多年來黨的工作中所有重大問題的是非展開討論,是不可能的。黨中央對這些問題取得一致的正確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會議決議只是一般地肯定中央的政治路線,也沒有探討造成軍事指揮錯誤的深刻的政治原因。這反映和體現了毛澤東等同志的高超政治智慧。遵義會議后完善過程的會議是“雞鳴三省”會議、扎西會議、苟壩會議以及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

“雞鳴三省”會議。遵義會議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交界的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召開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決定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會議從組織上糾正了“左”傾路線的錯誤,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

扎西會議。1935年2月5日至9日,中央政治局在雲南扎西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等一系列文件。會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扎西會議是張聞天同毛澤東緊密合作、協力領導全黨全軍的良好開端。

苟壩會議。1935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在貴州苟壩召開會議。會議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這也是當時黨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毛澤東進入“三人團”並發揮主導作用,從組織上進一步鞏固和保証了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后,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推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書記處所討論的問題,“主席有最后決定之權”。這是一次重要的中央機構和人事的調整,從組織手續上完成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遵義會議的歷史使命最終得以完成。

遵義會議的歷史啟迪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總結遵義會議的歷史經驗,我們獲得的歷史啟迪是多方面的,但概括和提煉最主要、最基本的內容是五個方面,這就是:領導核心是旗幟、實事求是是根本、獨立自主是關鍵、民主集中制是保証、黨指揮槍是原則。

領導核心是旗幟。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又承認個人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甚至是重大的影響作用。杰出人物通常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能夠集中集體的智慧、傾聽人民的呼聲、順應時代的潮流、把握歷史的規律、提出和解決重大歷史任務、指引歷史前進的方向,因而他的作用是獨特的、特殊的,能對歷史的發展起到加速的推動作用。雖然遵義會議前后我們黨還沒有使用核心的概念,但遵義會議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共28年,這28年以遵義會議為界,正好可以劃分為前14年和后14年。前14年,我們黨犯了一次右傾、三次“左”傾的錯誤,中國革命遭受了兩次重大挫折,一次是大革命的失敗,一次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后14年,從遵義會議開始,我們黨先后取得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的勝利,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遵義會議的歷史啟示我們:核心就是旗幟,核心就是方向,核心就是力量﹔核心來自於實踐,核心代表人民,核心指引前進方向,核心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實事求是是根本。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遵義會議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雖然這時我們黨還沒有對其進行概括和提煉,但是遵義會議貫徹了這一精神,會議的各項決定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實事求是成為我們黨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遵義會議前黨內曾一度出現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如果繼續照搬教條、照套本本,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嚴酷的現實擺在黨的面前。遵義會議前后發生天翻地覆的歷史巨變,活生生的現實深刻地教育了廣大黨員和紅軍將士。遵義會議的歷史告訴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隻有堅持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隻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守正創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獨立自主是關鍵。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也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我們黨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次會議批判了教條主義。我們黨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建立的,黨的二大通過決議正式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其下屬的一個支部。毛澤東對於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有一個總的評價,“兩頭好,中間差”。中間差就是指共產國際對我們黨內部干預太多,尤其是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發生,正是與共產國際及其代表有關。遵義會議是在我們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召開的,會議作出了一系列被實踐証明是正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決定,這些成果都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取得的。遵義會議的歷史表明: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由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的實際自己來做決定。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虛心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民主集中制是保証。民主集中制是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民主集中制正確規范了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關系的基本准則,是反映、體現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利益與願望,保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制定和執行的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遵義會議之所以開得好、開得成功,民主集中制起了制度保障作用。試想,如果沒有民主集中制,會上張聞天能作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嗎?毛澤東能對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展開批評嗎?中央領導機構和軍事指揮機構能夠改組嗎?不能。由於有了這樣一個制度,黨內開展了積極的思想斗爭,解決了在戰爭環境下黨所面臨的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軍事指揮和組織領導問題,既糾正了錯誤,又團結了同志。有了正常的黨內生活,我們黨就開始逐步形成了黨的穩定的領導核心。遵義會議的歷史証明:民主集中制作為我們黨的一個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必須長期堅持。新征程上,我們要貫徹好民主集中制,將民主和集中緊密結合,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黨指揮槍是原則。黨指揮槍是我們的人民軍隊在創建之初由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確立的根本原則。這一根本原則定型於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告訴我們,黨指揮槍是保持人民軍隊本質和宗旨的根本保障,這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顛扑不破的真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體現在遵義會議對重大軍事行動的決策上,體現在對軍事“三人團”的改組和調整上。這個根本原則,保証了紅軍的轉危為安,保証了人民軍隊能打仗、打勝仗。遵義會議的歷史昭示我們: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的性質,關系我軍的宗旨。新征程上,人民軍隊必須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這一條當作人民軍隊永遠不能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