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加文
2024年12月31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強國建設的第一資源,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時代新征程,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能夠加快形成和充分釋放人才紅利,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1.堅持黨管人才,強化政治引領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堅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核心位置,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持續釋放加強人才工作的強烈信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必須堅守的政治底線。為此,需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不斷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咬定建成人才強國戰略目標不放鬆,把握戰略主動,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統籌留學、外專、移民等政策,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把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這一重要論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屬性。在人才相對集中的各類團體中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黨員人才的先鋒作用。通過教育培訓、國情研修、基層實踐等形式,加強人才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教育,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加強對各方面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不斷創造新業績。
2.秉持系統觀念,注重引育用並舉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將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充分彰顯了人才工作中的系統觀念。
以系統觀念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需要從三方面著力。首先,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人才工作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堅持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三位一體協同推進,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優化學科設置,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培養造就大批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人才工作還要著眼長遠,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長周期持續跟進支持在各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其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結合新形勢加強人才國際交流,堅持全球視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計引進那些能為我所用的頂尖人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堅持胸懷天下、放眼世界,以“高精尖缺”人才為重點,廣泛吸引海外科技領軍人才、產業技術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聚焦戰略需求,吸引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培養人才。組織團隊開展國際合作,建設海外研究平台。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建立完善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形成“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不斷積累國際競爭的人才優勢。最后,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培養、引進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用好人才。在實踐中,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建立以信任、尊重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系統謀劃、不拘一格,把有真本領、能扛大梁的人才用起來。形成各盡其才、才盡其能的用人導向,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實行特殊政策,讓英才有用武之地。健全保障科研人才專心科研制度,完善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和科研任務“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挂帥出征。
3.樹立問題導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問題是時代的先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政策,手腳還要放開一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體制順、機制活,才能人才聚、事業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大力破除影響人才聰明才智發揮的各類頑瘴痼疾,是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人才成長具有規律性和連續性,隻有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立體化評價、多角度考察、全方位認知人才的成長,完善發現儲備、培養鍛煉、選拔使用、評價激勵的全鏈條機制,才能真正發現具有發展潛力的人才,培養出具有交叉學科背景、視野開闊、敢想敢為的科研人員。在人才管理制度方面,聚焦選、育、用、評、獎等環節中制約人才創新活力與潛能釋放的堵點難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體系,向用人主體授權、為各類人才鬆綁。充分發揮用人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遵循科研規律,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有利於激發最大潛能、人才競相涌流的局面。強化全局觀念,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深化東中西部人才協作。在人才評價機制方面,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根除人才評價標准單一、方式趨同、“千評一面”等現象,有效遏制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學術不端行為。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設置合理的分類化的評價指標。將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實施長周期、階段性、動態化考評。通過破立並舉、先立后破,進一步完善標准、創新方法,提高人才評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結合人才實際需求建立長效激勵機制,讓人才既“評得出”又“留得住”,更“用得好”。
4.激發創新活力,突出人才引領驅動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刻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創新版圖,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大國競爭日趨激烈。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讓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才能將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轉化為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
首先,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構筑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決定》強調,“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抓住歷史機遇,建強戰略人才力量,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早日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夯實強大的人才基礎。其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育創新文化。科學家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領和思想保証。強化創新文化建設,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支持和鼓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牢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敢於提出新理論、勇於開辟新領域、善於探索新路徑,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引導和激勵廣大人才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不斷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最后,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營造創新氛圍。在持續完善硬環境的同時,強化人才成長軟環境建設,想人才之所想、應人才之所需、急人才之所憂、辦人才之所盼,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氛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打造支持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和信任包容、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的良好生態。強化公正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放開視野、著眼長遠、遵循規律,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激勵人才勇闖創新“無人區”,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才能構筑人才優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筑牢人才根基。
(作者:黃加文,系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