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勇
2024年12月30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
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國家各類宏觀經濟政策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內在的協調性和一致性,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明確提出“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的協調配合”,“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高政策整體效能”。在延續上一年度政策基調的基礎上,本次會議進一步將“監管”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豐富完善了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內涵。
深刻把握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意味著在制定和實施宏觀政策時,要確保不同政策之間政策目標的一致性、政策方向的協調性、政策節奏的統一性和政策工具的互補性,使得各類宏觀政策間能相互支持以形成合力,提高政策的整體效能。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取向一致性為例:在政策目標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擴大就業和改善國際收支等方面要具有統一目標,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協同擴大財政支出和低利率貨幣環境共同推動經濟復蘇﹔在政策方向上,貨幣政策的寬鬆與財政政策的擴張都旨在刺激經濟需求,政策方向上協調一致,而非彼此抵消﹔在政策節奏上,宏觀政策的執行節奏需要互相匹配,避免一方過快、一方滯后,當財政政策增加基建投資時,貨幣政策需及時提供配套流動性支持﹔在政策工具上,各種政策工具需要揚長避短,財政政策可以直接刺激社會需求,而貨幣政策可以優化資金環境,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性作用,與財政政策相互補充。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提升政策實施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有效舉措。宏觀政策不一致不僅會導致經濟失衡,還會增加政府行政成本,在政策措施之間存在沖突時,需要採取額外的補救措施,更是加劇了政策執行難度,增加了企業和公眾的政策適應成本,最終影響政策執行效果。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提高政策執行效率,減少政策調整復雜性和反復性,降低政府和社會因政策執行調整帶來的成本,提高政策整體效益。近年來,我國經濟面臨著增長放緩的壓力,經濟增長動力從傳統要素驅動逐步向消費和創新驅動轉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確保政策目標統一性和政策措施有效性,避免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政策之間產生抵消作用,更好地熨平經濟波動、穩定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在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這一過程涉及長周期和結構性調整。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擴大國內需求過程中,確保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相互配合,促進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綠色轉型和供需協調,推動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應對復雜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必由之路,是實現高水平安全的關鍵保障。在國內方面,當前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等領域調控壓力較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能提升流動性管理的有效性,有助於避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的錯配或沖突,降低債務風險和金融系統不穩定的可能性。而且,企業、居民以及金融市場的宏觀政策預期對經濟穩定至關重要,如果政策方向不明確或存在沖突,市場信心可能受挫,導致投資不足、消費疲軟、資本外流、股市波動等經濟不穩定現象。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對政府政策的信心,降低經濟政策整體不確定性,幫助企業、消費者等作出合理經濟決策,提升經濟穩定性。此外,在降碳減污、公共教育、社會治理等非經濟性政策推進過程中,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避免社會對相關產業鏈形成非理性預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有助於更好支持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共同構筑技術安全防線。在國際方面,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特別是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等因素威脅我國經濟安全,若國內政策相互沖突,會導致政策應對效果不佳,加劇外部風險對我國經濟的負向沖擊。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提高國家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抗風險能力,提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確保我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中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實現高水平安全。
當前,我國在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問題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帶來的經濟后果影響著經濟穩定、增長動力與結構調整效率,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具有現實緊迫性。一方面,當前實施宏觀政策存在“合成謬誤”問題,表現為各領域各部門的策略和行為的加總,並未達到政策預期效果。各類宏觀政策的實施因缺乏協調統籌,步調不一,導致整體治理效率下降甚至增加了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整體目標無法實現,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另一方面,實施宏觀政策也存在“分解謬誤”問題,表現為整體最優策略或行動未能被分解成有效的部門或地方分工,政策效果被弱化,導致宏觀政策目標在微觀層面無法有效落實,甚至導致適得其反的經濟后果。此外,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還體現在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矛盾上,部分地方或部門將本應長期堅持的目標短期化處理,短視冒進,將本需持續推進的“持久戰”錯誤地實施為短期的“突擊戰”,這些行為影響了我國經濟轉型效率。
多措並舉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增強我國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動態調整與能力提升,從政策協調機制、協商反饋調整、執行步驟優化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確保形成宏觀政策合力,推動實現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堅持系統觀念,建立完善跨部門政策協調平台,形成有效政策協調機制。在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過程中,政策協調機制可以確保各項政策方向一致、節奏協調、形成合力,從而更好地實現發展目標。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建立高層次政策協調體系,成立跨部門政策協調機構,明確協調責任與分工,在重大政策發布或調整前進行跨部門討論和評估,避免部門間各自為政導致政策沖突。二是中央與地方建立更加健全的政策溝通機制,特別是在房地產調控、地方債務管理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確保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政策時的目標一致性。中央政策制定后,地方政府需定期向上級匯報政策執行情況,並提出可能存在的矛盾或困難,對於與中央政策精神相悖的地方行為,應建立督查與問責機制。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制定差異化的政策實施方案,優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政策執行過程的公平性,保障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減少地方政府因資源稟賦差異帶來的政策執行偏差,避免“一刀切”。三是優化政策傳導機制,確保政策能夠從設計層面有效傳遞到執行層面,尤其是末端落實,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裡”,避免“政策空轉”,確保政策設計執行階段聯動,各類政策實施反饋及時、目標一致。
堅持動態調整,加大政策執行的數字化建設,增強政策透明度和監督反饋。為實現政策同向發力和高效執行,應著力提升宏觀政策執行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構建政策數字化管理平台,不斷提高政策執行透明度,全面提升宏觀政策的科學性、精准性和實效性。一方面,政策執行過程的數字化轉型是提高協調效率、加強跨部門協同和實時動態監測的關鍵。建立跨部門一體化政策實施管理平台,集成政策實施的動態管理系統,打破財政、環保等部門數據壁壘,建立統一的政策信息採集和交換平台,在平台內集成財政支出監測、貨幣流向追蹤、產業政策落地進度等實施狀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強化地方與中央的數據聯動,建立地方數據報送機制,推動地方政府及時提交政策執行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形成中央與地方間的數據閉環。此外,要設立動態反饋模塊,堅持動態糾偏,實時收集地方在政策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形成動態反饋鏈條,確保宏觀政策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透明的政策執行機制是增強政策信任、穩定市場預期和促進社會監督的重要基礎。在政策出台后,及時通過政府官網、新聞發布會等渠道公布政策目標、措施和實施路徑,消除經營主體疑慮。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設置意見反饋渠道,吸引公眾參與監督,增強政策執行的合法性與透明度。此外,要注重提供市場前瞻指引,通過多部門協調發布計劃等措施讓經營主體提前准備,確保政策預期穩定。
堅持提升政策執行能力,增強政策工具的靈活應用,兼顧經濟短期周期性波動與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短期周期性波動通常表現為經濟增速波動、通貨膨脹、失業等問題,而中長期結構性問題則涉及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收入分配、綠色發展等更深層次的結構性調整。如何平衡這兩者,既保証短期內的經濟穩定,又推動長遠的結構性變革,是制定有效宏觀政策的關鍵。一是清晰區分兩者的目標和優先次序,短期政策目標是應對經濟波動壓力,保持經濟穩定,而中長期政策目標則側重於推動結構調整和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二是宏觀政策設計應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政策的重點和力度。在宏觀政策執行時,特別是在結構性改革方面,應採取漸進式改革路徑,避免操之過急。尤其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方面應逐步推進,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減少因政策頻繁變動而形成的市場錯誤預期。三是靈活運用逆周期調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需要在短期波動和中長期結構性問題上相互協調,短期內通過貨幣政策寬鬆、財政政策擴張直接刺激短期需求。四是在中長期應加強貨幣政策在引導創新、綠色發展,財政政策在推動結構調整及改善民生中的作用。通過有效的政策協調、漸進的改革路徑、逆周期調節工具的運用,以及加強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的改革,推動實現短期經濟穩定與中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雙重目標。
(作者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