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顏夢淇
2024年12月20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學思踐悟】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應“著眼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新時代高校提升勞動教育質量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應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將勞動教育貫通高等教育各階段,注重一體化培養
高校人才培養包括本科與研究生兩個時期,從完整培養周期來看,這兩階段既相互連貫又各有側重。將勞動教育貫通高等教育各階段,需要系統規劃、宏觀把控,同時也要分層分化、精准施策。
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是一體化培養的前提。勞動教育的目標是著眼於提升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需依據本科或研究生不同階段的特性設定具體的分目標。本科階段側重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並養成勞動習慣,提升綜合素質,樹立正確勞動觀。研究生階段的勞動教育著重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與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將勞動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通過參與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國際交流等活動,不斷拓展前沿交叉視野,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構建本研一體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是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關鍵。在高等教育各個階段,勞動教育在教學內容上都應體現時代性、實踐性與創新性,既應保留傳統勞動形式,如手工技藝、農業生產等,讓學生在傳統勞作中體悟艱辛,培養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又要緊跟時代步伐,引入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新型勞動形式,讓學生觸摸科技前沿,感受時代脈搏,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實踐能力。在教學管理上,建立跨階段課程銜接機制,明確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層次性與互補性,形成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確保兩者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系統、遞進的勞動教育體系。
考核機制與評價體系是檢驗勞動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在考核機制上,應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重視學生在課程中的平時表現,全面追蹤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成長軌跡。結合不同學段的綜合考核與素養監測,對學生的勞動技能掌握程度進行量化評估。引入自評與互評機制,通過撰寫學習日志、心得分享、互評團隊合作貢獻等方式,促進自我認知與成長。在評價體系上,構建多元立體的評價標准,保証量化指標與質性評價並重,既關注勞動成果的量化指標,也重視情感態度等軟性能力的考察。設定差異化的評價標准,對基礎的勞動技能,側重於技能操作的熟練度與准確性﹔對創新勞動項目,側重創意、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全課程體系,強化思政引領
在高校全課程體系中融入勞動教育,需要深入挖掘專業課教學中的勞動元素。一方面,高校需開展常規化勞動教育培訓,強化各專業教師適應並運用勞動教育的主體自覺,提升其在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的主動思維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搭建勞動教育研修平台,將勞動教育能力納入教師發展體系,自主培養與吸收引進勞動教育專門教師雙管齊下,通過專業指導、集體教研、優課共建等形式,高效整合“專+精”資源,構建在專業課中融合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
強化思政課對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思政課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勞動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勞動對於人類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思政課上,勞動教育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源頭活水,從吃苦耐勞的民族基因中增強勞動意識,培育勞動素養﹔以革命文化為精神滋養,融合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從革命故事中闡釋奮斗精神,善用紅色資源培育勞動精神﹔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內在支撐,從中國發展進步的重大成就中領悟勞動價值,深化“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念。
重視課外實踐提升勞動技能的作用。課外實踐要求學生身心參與、手腦並用,在嘗試與創新的過程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勞動技能,促進全面發展。高校應積極搭建校內校外實踐場所。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實習實訓、專業服務、校園創新創業等活動,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勞動成果。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借助本地優勢實現資源開放共享。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實驗基地,接軌市場需求,為學生實踐活動提質增效。此外,注重構建完善勞動教育課外實踐的支持體系。通過政策保障和資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實踐活動,確保活動順利開展。注重創新實踐活動模式,打破學科壁壘,設計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確保勞動教育目標的達成。
將勞動教育滲透學生生活各方面,注重過程育人
通過勞動教育多維度錘煉學生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應注重提高其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加強學生在校日常生活勞動。從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體認勞動的本真價值,是實現勞動教育深度內化的關鍵,有助於在提高學生個人素質和生活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其自律意識及自立自強精神。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勞動教育。將內務整理、衛生清潔等勞動任務納入日常行為規范,並設立嚴明的公共生活標准,通過定期評價與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自律意識與責任感,使之在勞動中學會自我管理。
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滲透勞動教育。舉辦各類主題講座,如勞動模范分享會、勞動故事宣講競賽等,讓學生在聆聽與互動中內化勞動精神,將其轉化為日常的行為自覺。通過多元活動設計,如技能競賽和成果展示,融合傳統勞動技能與現代科技創新,既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與創新思維,又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樂趣與價值,使勞動教育與時俱進。通過開展“創意工坊”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之美,提升勞動素養。引導學生參與服務性勞動,拓寬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志願服務等公共服務的渠道,使之在服務他人、貢獻社會的過程中,深化對勞動價值的認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網絡,充分利用宣傳欄、文化牆、官微等線上線下平台,加強勞動價值觀的普及宣傳,使勞動精神與價值觀念深入人心。圍繞學年培養目標,設置勞動周或勞動月,並結合重要節日開展主題活動,使勞動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作者:楊榮、顏夢淇,分別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湖北大學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