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

解晉

2024年12月18日08:49    來源:學習時報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証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這一重要提法,揭示了市場和政府之間有機統一的辯証關系,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形式。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為了獲利,生產者通過改進生產、創新產品服務等方式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價格作為信號,反映資源的稀缺性並引導資源配置到收益更高的經營主體。正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協調著各經營主體之間的關系,激勵各經營主體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促進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因此,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經濟是實現社會發展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世界強國無不是市場繁榮的國家。然而,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並非自然過程,而是暗含制度環境的前提。利益驅動下,部分經營主體漠視、破壞市場規則,使市場秩序受到挑戰﹔其決策往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市場本身常面臨失靈困境。作為治理主體,政府政策及其行為往往影響經營主體決策和市場預期,構成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政府行為規范,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就是要不斷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完善市場規則並帶頭遵守規則,通過堅決懲治腐敗、保障公共安全等優化市場環境,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范競爭秩序,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台。一是強化市場監管。推進市場監管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強化政府監管標准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保障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二是破除市場壟斷。競爭是市場配置資源和促進生產的方式,但競爭導致壟斷,壟斷者往往通過其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加快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數字經濟公平競爭監管制度、預防和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制度等機制,統籌好活力和秩序、效率和公平。三是彌補市場失靈。市場固有的外部性、周期性和信息不對稱往往導致市場失靈,這些問題無法由市場本身克服,政府應加強對逆周期調節、基礎設施建設、應對和化解外部沖擊等的干預。

有所不為,就是要尊重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不搞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小循環。明晰定位不越位,明確政府職能,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做到市場能做好的還給市場,社會能做好的交給社會,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制定“權力清單”,取消非必要審批。強化行政權力法治化運行,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為市場配置資源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充分保障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對侵害各種所有制經濟的行為同責同罪同罰,消除市場配置資源的制度性阻礙。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和監管公平統一,為市場機制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探索完善各類要素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等各項權利,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

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有機結合,政府不缺位、不越位、及時補位,才能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讓一切要素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