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趙春玲

2024年12月17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學思踐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活了社會生產力,不斷完善上層建筑使之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指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關系基本原理的繼承和發展。新征程上,寫好改革的新時代篇章,需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活力。

新質生產力對生產關系提出新的要求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是處於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方面,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引起生產關系的變化和發展。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反之則起阻礙作用。根據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不斷調整和變革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中的某些因素、環節和方面,使之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能持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不僅是一個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產業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科技創新成果向現代化產業體系轉換的過程。在這個轉換過程中,生產關系起到了紐帶作用。沒有這種紐帶作用,科學技術隻能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而不是現實的社會生產力。這是新質生產力要求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的內在邏輯。

新質生產力對生產關系變革的要求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要求更具活力的創新主體,無論是勞動者個人還是企業都應成為創新的主力軍。二是要求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新質生產力是創新驅動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有更強的創新能力,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推動新技術更廣泛的應用和迭代,為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制度體系。三是要求更加完善的市場體系,體現為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有力、競爭更加公平、要素流動更加充分。四是要求生產要素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與優化組合的過程,需要變革傳統的要素配置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按要素分配政策體系。五是要求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改革創新讓生產關系更好適應生產力發展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的生產關系總體上是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因此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時代新征程,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在一些領域還存在不相適應的堵點、難點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關鍵是通過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是著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創造力。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類型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市場准入、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並健全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准入機制﹔維護公平競爭制度,促進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充分競爭、公平交易﹔健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信用激勵懲戒、信用修復等制度,規范市場秩序。

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明確國家的創新發展方向,協調各類創新主體與資源,建立國家科技宏觀決策與咨詢機制,加大政府在基礎創新中的投入與保障,加強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整體統籌、政策引導、財政支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完善協同發力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統籌發揮好宏觀層面的政府戰略導向作用和微觀層面的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定位和布局,深入完善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全面提升產學研創新效率及成果轉化率。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及合理流動的機制。

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通過高端技術創新提升基礎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水平,從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核心基礎工藝等著手,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形成技術牽引與底層支撐協同互促的格局。實現產業鏈“揚長補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和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時刻保持與國際科技發展趨勢的緊密連接,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匯集全球創新要素,通過跨國合作、技術共享、市場互通等方式,實現互利共贏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規則制定,完善開放合作的國際協同創新機制。

(作者:趙春玲,系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