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全力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經濟日報編輯部

2024年12月12日08:34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全力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即將過去的2024年,中國經濟走出這樣一條曲線:一季度回升向好,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三季度承壓修復,積極因素累積增多﹔進入四季度,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企穩回升態勢明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動力強勁。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期,面對繞不開躲不過的內外挑戰,中國經濟在克服重重困難中提升發展質量,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穩健前行。

(一)

50.3%!11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以“三連漲”站穩擴張區間。這一積極信號表明,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症下藥、發力顯效。

難中求成,殊為不易。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聚焦“發展中、轉型中的問題”﹔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

正視困難,把脈開方,才能解決困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圍繞擴內需、提信心、惠民生、防風險,靠前發力實施宏觀政策,9月下旬以來又果斷決策,及時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多措並舉修復居民、企業、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提振市場信心,增強內生動能,鞏固了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從基本面看大盤,穩的總基調沒有變,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的大趨勢沒有變。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5.3%,二季度同比增長4.7%,三季度同比增長4.6%。單看同比增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季度增速穩中略緩。更要看到,經濟增量逐季擴大,季度增速都保持在5%左右的預期目標附近,環比增速實現連續9個季度正增長。前三季度,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就業形勢穩定,物價溫和上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支撐經濟大盤的“宏觀四角”運行平穩。

在保持較高經濟增速的同時,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前三季度,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5%、9.1%﹔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新三樣”為代表的綠色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居民收入前三季度增速略高於GDP增速。既有經濟向上,更有結構向優。

——從邊際變化看發展,筑底企穩態勢正在逐步呈現。

9月份以來,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出現企穩回升良好勢頭,10月份各項指標進一步好轉,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迎來明顯改善。

供需更暢通。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3%,為今年以來最高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前10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實現3月份以來的首次回升。

利潤有改善。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明顯改善,超六成行業盈利較9月份好轉,特別是制造業利潤降幅大幅收窄22.3個百分點。

預期在好轉。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滬深兩市股票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增長幅度都在1.5倍左右,增速回升幅度之大,同樣為今年以來的首次。消費者信心指數在連續6個月回落后首次回升,中小企業發展指數迎2023年3月以來最大升幅。

——從細分領域看態勢,發展動能加速釋放。

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這不僅是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也是全球汽車行業首個單一國家新能源汽車年產1000萬輛的裡程碑時刻﹔

11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喜提“10萬+”,大大促進國際經貿連通性,為沿線地區和世界帶來貿易機會和發展機遇﹔

11月17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相當於2022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的近八成……

中國勢,世界事。IMF、高盛、瑞銀等國際機構近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認為,中國政府出台的措施有助於提升信心和需求,“低估中國是非常不明智的”。

(二)

用歷史的視野洞察,用發展的眼光眺望,才能看清大勢、把握形勢。

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財政赤字持續攀升、債務問題日益凸顯,紛紛加入降息行列。國際市場波動,勢必會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渠道對我國經濟帶來影響。“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甚囂塵上,地緣政治沖突和國際貿易摩擦頻發,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明顯上升。

內觀自身,行至半山路更陡。我國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疊加碰頭,新舊矛盾相互交織,新舊動能轉換陣痛仍在釋放,加大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

有效應對錯綜復雜的風險挑戰,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根本上取決於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下一個五年打好基礎,成為各方擰成一股繩、各項政策實施的發力點。

狠抓當下,著眼長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了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等,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各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一攬子增量政策打的是“組合拳”,以綜合性系統性的部署拆解環環相扣的困難,統籌協同各個部門的政策舉措有機結合、同題共答。

比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以來,財稅體制改革始終發揮著“先行軍”“突破口”的作用,當前,我國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事權劃分不夠清晰、財力不夠協調、區域不夠均衡的問題。要加快完善稅收制度和財政體制,加強與其他改革協同配套,全面落實現代預算管理要求,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比如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對於鼓勵支持發展民營經濟,黨中央一直是明確且堅定的。但也要看到,一些誤解甚至歪曲的論調還在嚴重干擾發展的信心與預期。特別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民營經濟仍有市場准入、產權保護、融資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現實障礙。完善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引導民營企業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等舉措要更快更實。

比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當前城鄉融合仍存在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城鄉二元結構還沒有徹底打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差約18個百分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還有很大空間,以此帶動國內需求,不僅是緩解當下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也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比如增加居民收入。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是暢通經濟循環的“源”與“本”。一方面要持續穩定就業增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另一方面則要積極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努力探索通過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居民收入、增長家庭財富……

改革離不開開放,開放也是改革。

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與越來越多國家邁入“免簽時代”……中國正以實際行動,釋放出堅定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展現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

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擲地有聲:“中國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改革舉措,將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有充足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最大引擎作用。”

(三)

從“新”讀懂中國。

對我國這麼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講,如果動力問題解決不好,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難以做到的。抓住了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C919大飛機、國產郵輪、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等大國重器不斷“上新”,低空經濟蓄勢“高飛”,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等技術攻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硬核實力持續提升,新增長點加快形成。

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長成林”、未來產業“快生根”,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有利於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這是我國經濟前進的大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是發展信心最有力的支撐——中國有14億多人口、超過4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隨著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大國縱深廣闊的優勢將加快轉化為發展勝勢。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爬坡過坎,更需提振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實干是最質朴的方法論。2024年隻剩不足一個月,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關鍵還是要緊抓落實。

“抓好第四季度經濟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確定的各項政策舉措”,是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地方考察時提出的明確要求。

“把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實到位,打好組合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面向“關鍵少數”的重要一課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看准了就抓緊干,不猶豫、不拖延、不懈怠,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也為明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改革發展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新問題、“硬骨頭”就會越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業”,著力解決的正是部分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做到嚴有嚴的標准、寬有寬的道理,以切實可行的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才能更好激勵黨員干部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的落地落實落細,特別是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經濟運行向上、向好的因素在增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有望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一定可以穿越不確定周期,進入長期增長區間。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