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季 宇

2024年12月12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光明時評】

忠魂不泯,浩氣長存。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11月29日,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43位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英烈魂歸故裡。自2014年以來,我國已連續11年迎回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每一次歸來,都是對英雄精神的深切緬懷、深情禮贊。

歷史不會忘卻,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有19.7萬多名英雄兒女壯烈犧牲。長津湖邊,寧可凍死也要完成埋伏任務的“冰雕連”﹔上甘嶺戰役中,以血肉之軀抵御百余萬發炮彈轟炸的志願軍戰士﹔戰斗英雄楊根思、黃繼光、孫佔元、邱少雲……一個個名字、一個個集體,他們的不朽精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成為激勵我們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力量源泉。

英雄模范是時代的豐碑、國家的脊梁,是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中,無數英雄模范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英模人物宣傳學習機制,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組織機制,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爭做先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將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更加磅礡的精神力量。

樹立模范榜樣,以崇高精神引領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立法形式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其他重要紀念日,並在全國各地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號召全社會共同銘記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與此同時,以“五章一簿”為主干的中國特色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日益完備,“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等榮譽的頒發,肯定和贊譽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專業領域先進模范的杰出貢獻和高尚品格,有力激勵全黨全社會見賢思齊、力爭上游。庄嚴的儀式、崇高的榮譽、真摯的關懷,都充分彰顯了對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氛圍愈發濃厚,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講好英模故事,以真摯情懷感染人。文藝作品是塑造英模形象、弘揚英模精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從電影《血戰狙擊嶺》《守島人》《我的父親焦裕祿》,到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功勛》《山花爛漫時》等,一大批文藝作品用真實的場景、細膩的筆觸以及具象化的表達,致敬革命先烈、謳歌英雄事跡,對英模形象的塑造實現了多方面的突破。電視劇《山海情》以群像視角描繪了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他們不懼挫折、不畏艱險的拼搏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大山的女兒》中,青年扶貧干部黃文秀懷揣對百色革命老區的一腔深情,用生命踐行了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這些文藝作品之所以能夠贏得廣泛好評,就在於對真實的深度挖掘,對細節的高度還原。找准情感連接點,用有溫度、有筋骨的敘事方式呈現英雄模范的真實一面,英模精神才會更加深入人心。

創新宣傳機制,以新穎形式鼓舞人。對英模人物的宣傳和學習重在常態化、生活化、生動化,要把弘揚和踐行英模精神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體而言,應構建多元話語方式,拓展傳播渠道,積極推進英模精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建好網絡宣傳陣地,注重提升宣傳效果。充分利用烈士紀念館、英模故居、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開發紅色文化新業態,強化紅色遺產的教育功能。合理運用人工智能、AR/VR等數字技術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動式的學習體驗,通過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激活紅色文化的時代生命力,讓更多人在英雄模范的感召下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砥礪奮進的信心和勇氣。

新時代新征程,發揮英模精神的價值引領和典型示范的作用,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爭做先鋒,英雄模范的精神火炬必將永不熄滅、代代相傳。

(作者:季 宇,系哈爾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