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
2024年12月05日08:27 來源:經濟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在2024年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各地區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融為一體。促進經濟上更緊密相連相融,民族地區需要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在暢通市場循環中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當前,民族地區在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進程中尚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具體表現為:軟件環境亟待改善,硬件設施尚不完備,融入途徑相對有限,區域壁壘仍然存在。推動民族地區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市場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抓手,以制度環境“軟聯通”為支撐,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依托,推動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暢通的市場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2024年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施行,為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多地採取措施對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進行全面梳理排查,並予以清理廢除。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是簡單的全國范圍交易場所,還包含制度規則、功能結構和配置協調的要求,不僅需要打通基礎設施“硬邊界”,還要破除體制機制“軟約束”。民族地區要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查補自身的短板弱項,增強對要素的吸引力,提升競爭力。要通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促進“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有機統一,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構建高標准市場體系。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消除對接全國市場的制度性障礙,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發揮綜保區、邊合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的先行先試作用,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
優化產業結構整體布局,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不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但由於融入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深,平衡市場供求的能力不足。加速民族地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進程,要求優化產業結構整體布局,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一是推動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促進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提升。引導清潔能源穩步融入智能能源網,推動門票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轉變。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支持民族地區建設數據中心、雲計算基地等,積極培育電商直播等新業態新模式。有的可在光伏產業鏈上延伸,發展儲能技術和設備制造﹔有的可推進風能與氫能產業,形成清潔能源的全產業鏈﹔有的可在生物科技領域突破,利用豐富的草原資源發展現代畜牧業和生物制藥﹔有的可借助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發展特色中藥材加工和健康產業。通過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實現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增強民族地區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三是加強區域協同合作,構建高效互聯的產業生態。順應區域協調發展大勢,加快都市圈、城市群發展,暢通民族地區市場循環。依托民族地區的特色資源和區位優勢,打造煤炭、鮮花、咖啡和進口水果交易中心,編制發布相關價格指數服務全國市場。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破區域壁壘和市場分割。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市場要素的流動效率與資源配置的優化。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民族地區與全國市場連接的關鍵,要以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重要載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強大引擎,推動交通、物流、信息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民族地區加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堅實物質基礎。一是構建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推進民族地區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網絡等交通干線建設,形成覆蓋廣泛、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持續強化沿邊口岸功能建設,整合開放口岸與公鐵海多式聯運大通道建設,打造有影響力的樞紐口岸。同時,大力提升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確保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供應充足、水利保障有力。二是打造高效智能信息通信網絡。加速推進民族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深化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打通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創新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與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民族地區信息化水平。三是聚力構建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立智慧冷鏈物流配送平台,加大對民族地區冷鏈物流的投入力度,提升低溫存儲能力和發貨配送能力。
加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用好地緣與資源優勢。一是依托地緣優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民族地區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陸海新通道”的關鍵要津,既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地緣優勢明顯。發揮民族地區獨特的市場連接和拓展能力,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有助於供應鏈安全,又能培育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二是依托資源優勢培育民族品牌。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品種、品質、品牌,運用現代技術推進民族特色商品的優化升級,提升消費者對民族特色商品的認可度。推出更多的生態產品、文化創意產品和個性化產品,推出系列具有民族文化標識的產品品牌。三是以高質量供給釋放內需潛力。豐富多樣的特產和特色,構成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與顯著優勢,可將其與消費市場深度融合,充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同時,順應居民服務性消費佔比不斷提高的升級趨勢,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搶佔服務消費大市場,激發旅游、文化、健康、養老、體育等產業的消費潛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