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讓金融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卞志村

2024年12月03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讓金融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其創新的核心特點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式、金融服務的精准適配以及金融風險的全面把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應充分發揮金融固根基、穩市場、促發展的關鍵作用,以更高水平金融服務賦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金融的重點是通過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通過鼓勵金融資源跨區域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傳統產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大,對穩增長、穩預期、穩供應有著強大支撐作用。金融部門既要全力支持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也要穩住基本盤,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聯動工程,必須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協同推進。無論是全面整合產業資源、優化產業環境、激發產業活力,還是深化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的深度融合,都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應在不斷提升有效投資內生增長機制的基礎上,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金融在動員社會資源中的積極作用,為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科學合理地平衡金融資源配置,全面把握各產業發展態勢,適時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促進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提高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強化科技創新並鼓勵耐心資本投資,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持。

鼓勵金融資源跨區域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持續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在國際上已居於領先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應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對金融資源跨區域流動的引導作用,加快建設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實現金融服務的高效對接和資源精准投放,全面優化金融服務功能,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性和滲透性。根據不同區域的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制定差異化金融支持政策,引導金融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助力當地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鼓勵東部地區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中西部產業技術創新,促進技術要素的跨區域流動。通過建立健全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促進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金融資源和產業資源互聯互通,確保各地區共享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加大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必須通過強化金融科技創新、創新金融工具等手段,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滿足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融資需求。

強化科技創新,推動政策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為此,需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強度和水平,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培育和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系統規劃銀行、証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與風投機構的配套關系,統籌推進資本市場、信貸市場與投資市場,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的功能銜接,促使各類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傾斜。積極開發適合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滿足科創企業的多樣化需求,疏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新型業態流動過程中的堵點卡點。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推動金融服務與政府政策同向發力,促進“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循環,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創新金融工具,精准匹配需求。傳統金融服務側重於通過提供標准化金融產品,實現可得性服務覆蓋。新時代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應關注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趨勢,著重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價值創造、生產和經營規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金融供給靈活性的同時,使供給體系能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企業所屬行業發展空間、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市場經營環境加強評估,准確識別具有高成長性和創新能力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大基於多維行為數據的信用融資,確保金融資源高效配置。鼓勵銀行適度放寬產品創新和授信審批限制,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盤活新質生產力市場主體的信貸資源,引導耐心資本和長期資金投入新興產業,持續降低融資成本,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輸入強勁動能。

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必須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提升金融監管水平,防范金融風險。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特征給金融風險防控帶來新挑戰,金融部門必須持續強化風控能力,以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在市場准入、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執法,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監管機構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嚴的標准全面從嚴監管,規范金融秩序,充分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通過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加強對各種金融活動的監管。將金融新技術融入服務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過程中,強化對市場創新主體發展態勢的把握與洞察,實現對新型金融的全鏈條監管,促進金融資源配置逐步實現由經驗判斷型決策向技術驅動型決策轉變。加強跨部門監管協作,建立清晰的監管流程和協調機制,綜合運用法律、技術和行政手段,有效識別和化解潛在風險。通過制度化安排,助力金融監管工作全面提質增效,避免出現監管盲區和重復監管現象,推動金融監管的有效執行和全面覆蓋,為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提供安全、透明、高效的金融環境。

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機制,維護金融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安全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動制定金融穩定法等法律法規,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新技術、新動能、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往往會催生狀態更為超常、種類更為多樣、影響渠道更為復雜的風險源,著力構建機制有效、調控有度的金融風險綜合防控體制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應以財政貨幣政策體系和宏觀審慎政策體系為核心,統籌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短期任務與長期目標,保持市場流動性與幣值穩定,筑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借助元宇宙等新科技手段,模擬、推演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基於多維度風險仿真和壓力測試,制定風險預警和響應方案,建立前瞻性風險防控機制,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安全保障。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快風控數據建設,構建數字化智能風控體系,完善對金融風險的動態監測,促進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及時識別早期風險信號。健全市場風險處置體系,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平台,實現監管當局、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互通,確保風險事件能夠被迅速控制和化解,避免個案風險蔓延傳播,維護金融市場整體穩定。

(作者:卞志村,系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水平開放背景下全球金融周期沖擊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研究”階段性成果)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