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李 冉

2024年11月29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刻領悟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意義並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全面激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強大生機活力,使之真正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迫切要求

知識體系是以高度理論化系統化的學科、學術、話語等形態呈現出來的精神產品集群,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核心理念及其價值訴求。人類歷史上凡是影響深遠的文明,都有其獨特的知識體系。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放在我國發展的大歷史中去看待。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在需要。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不斷拓展著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場域。隻有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才能使我們的認識、政策、舉措更加符合客觀規律,從而逐步進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自由王國”。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彰顯現代化道路的“自我主張”“自我主導”,既需要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規劃、戰略,也需要在學術創新層面構建起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敘事、歷史敘事、世界敘事、文明敘事,把思想力量和學術力量匯聚起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要體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性是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重要內容,是破解“古今中西之爭”、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的重要表征,是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根本指向。無論是中國特色還是中國自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既不做盲從各種教條、隻知尋章摘句的“書呆子”,也不做照搬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的“應聲虫”,而是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研究范式、思想體系、核心力量。

實現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走向體系化學理化,逐步形成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系統架構,是一個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有其特定的內在規律,其中一條就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此,要把構建以各學科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為主干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作為關鍵抓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讓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始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而繁榮發展。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自信與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當前,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迎來了最好的時期,在核心內容、方法路徑、實踐依歸等方面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更加清晰明確,積澱了更加充足的自信和底氣。

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是“最大增量”。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而是以主干內容內嵌於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之中。用好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態等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根本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理所當然地成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隨著實踐進程的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會越來越豐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豐富拓展並不斷體系化、學理化的過程,這必將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兩個結合”是“最大法寶”。“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方法遵循。一方面,堅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注重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鮮明標注了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邏輯起點和落腳點。另一方面,堅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入挖掘闡釋其中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知識智慧、理性思辨,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夯實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深厚基礎。堅持“兩個結合”,堅守“魂脈”和“根脈”,是我們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各民族優秀思想文化資源而始終保持主體性的定力來源。

人民群眾是“最大底氣”。為了誰、依靠誰,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搞清楚的問題。自主知識體系不是高高在上的玄奧義理,也不是脫離現實的清談話術,隻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真心拜人民為師,誠心向人民學習,虛心向人民求教,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實踐力量和理論智慧,才能增強自身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中國有14億多人口,億萬人民的智慧、力量、探索、創造加在一起,是任何力量都比不過的,將源源不斷地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新鮮經驗、創新靈感,並更好地反哺人民、服務群眾、造福社會。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著力點

牢牢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全面領導。自主不是自發。知識體系的構建是有方向、有原則的,自主知識體系本身講求“自主性”“主體性”“原創性”,如果缺少核心力量的堅強領導,是難以構建出來的。在當代中國,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根本保証。在原則立場上,黨的領導決定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動力保障上,我們黨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和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讓一切知識、科研、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在戰略路徑上,我們黨統籌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建設,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促進各方面優秀人才團結奮斗,凝聚起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有生力量。可以說,黨的領導直接關系自主知識體系的前進方向、發展面貌、規模力度、最終成效。

立足實際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要扎根於本國的土壤,緊貼著自己的實踐。觀照當代中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初步建立,其中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有待深入研究闡釋。觀照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觀照是為了回應,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准確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和實踐要求,從而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提出的新考題,更為鮮明地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

統籌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合理借鑒一切有益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全面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輻射帶動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課程體系、科研體系等協同發展,形成理論知識研究闡釋、宣傳教育、轉化應用的大集成大格局。由此,學科體系要“強筋健骨”,統籌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各類支撐性學科、優勢重點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以及冷門學科建設,使學科設置更有針對性、更加緊密聯系社會發展,使學科交叉集群效應、圈層效應更加突出。學術體系要“固本培元”,完善學術理論體系、研究組織體系、平台支撐體系、評價考核體系等,以中國學術打造“學術中國”。話語體系要“有聲有色”,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教材體系是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成效的集中凝結、具體呈現,要著力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地位,一體推進教材領域的內容創新、形態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和制度創新,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作者:李 冉,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