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縣域經濟

付 偉

2024年11月25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縣域經濟

【光明時評】

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這一重要指示,為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縣域經濟是因地制宜發展的結果,各地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形成了諸多類型的縣域經濟模式,涌現出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縣域是農產品的供給側,農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農業經營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許多縣域圍繞特色農產品形成了生產加工集群,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日趨成熟。縣域也是我國制造業重要的微觀組成“細胞”,一些依托制造業成長起來的工業大縣,其GDP規模可達千億級別。這些工業大縣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鄉鎮企業,在鄉鎮企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塊狀產業集群,並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很多縣域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隨著鄉村多元價值的發現,生態優勢和文化資源將會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旅游大縣、生態大縣。

縣域本身是一個多層級城鎮化體系,縣城、鄉鎮和農村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不同作用。以中西部地區常見的茶葉產業為例,茶葉的種植採摘在農村,由農戶承擔﹔茶葉的收購初加工在中心村、鄉鎮,由各類小商販、小型茶廠承擔﹔茶葉的精深加工、包裝、運輸、營銷一般在縣城,參與這個環節的不少是龍頭企業,一些還是規上企業。由此,我們看到縣域經濟是城鄉融合的重要結果,這個產業體系以縣域為單位,分布在縣域城鄉之間,整合縣域多元主體和多種要素,形成了一個互相協作的體系。同時,縣域經濟與鄉村產業也有著直接的關聯。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但鄉村產業並不僅僅局限在鄉村的產業,我們更需要從縣域經濟的整體來認識鄉村產業。

縣域與大城市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是隨著產業下沉、消費下沉、數字下沉成為新趨勢,現代的資本、技術和理念不斷與縣域在地要素互動,催生新業態、創造新模式。產業下沉,縣域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空間。中西部地區縣域正越來越多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雖然目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環節為主,但是也有一些頭部縣域開始承接高新技術產業。消費下沉,縣域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方向。縣域消費市場持續擴容,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迅速,鄉村市場的銷售增速高於城鎮市場,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加速釋放,使縣域消費市場在整體消費市場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數字下沉,縣域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電商平台的下沉促進了農村網絡零售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成為縣域產品上行的重要通道。最重要的是,數字經濟與既有的縣域經濟模式深度融合,正在改變傳統的產業模式,推動縣域經濟提升質量、打造品牌、注重營銷,這個過程也是縣域產業鏈不斷延伸、價值鏈不斷提升、就業機會不斷增加的過程。

發展縣域經濟需要充分尊重縣域社會的歷史和縣域產業的本土化特征。我國縣域歷史悠久,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很多縣域社會結構和文化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定和韌性。縣域社會孕育的產業合作能力,是縣域經濟繁榮和韌性的基礎,也賦予了縣域經濟獨特的性質。縣域產業很多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存在,主體多、產業鏈長,產業主體之間有諸如訂單分包、資金互助等各種形式的產業合作。這也是縣域經濟能夠依靠群眾力量“自下而上”繁榮發展,低成本、低門檻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當然,縣域社會形態的變革也會深刻影響縣域產業的形態。當前,中西部地區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長期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往返流動,形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性別和代際分工。在中西部地區,流動人口返鄉往往是因為家庭的需要,比如子女需要教養、老人需要照料。縣域產業需要充分適應返鄉人口的這個特征,為這些群體提供適宜的產業,而非盲目追求產業的高大上。在實踐中,一些縣域引進了所謂的高新技術產業,卻陷入招工難的境遇,就是產業沒有充分適應縣域社會形態的結果。

人才是推動現代要素與縣域既有體系深度融合,推動縣域產業取得新發展的關鍵。新技術應用和產業變革給縣域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很多新業態與鄉村傳統種植養殖業、加工業有很大不同。比如鄉村文旅產業,需要用市場化的運營思維對鄉村各類文化資源進行轉譯、開發,這需要一批專業化的運營人才,他們既要懂市場運營,又要有藝術品位。因此,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運營團隊進入縣域,成為縣域文化創意產業、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當然,他們也面臨著如何充分融入縣域社會的挑戰,隻有充分融入縣域社會,才能處理好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村集體和農戶的關系。這也對縣域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重視促進人才的城鄉流動,同時也要重視挖掘和培育縣域本土人才。

(作者:付 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私營企業主群體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