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武瀟斐

2024年11月25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學思踐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這一重要部署既延續了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關於支持縣域產業發展的思路,又在新的起點上對縣域富民產業進行戰略規劃,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的重要意義

縣域富民產業突出表現為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需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總抓手。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有助於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帶動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為鄉村的文化繁榮、生態保障、組織建設提供基礎條件。因此,需要圍繞開發鄉土資源、突出地域特色、聚焦農民增收來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走深走實,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需要。縣域富民產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也是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的重要引擎。應堅持以人為核心,根據縣域特點合理規劃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富民產業集聚人口資源與生產要素,改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增強綜合承載能力與治理能力,讓縣城成為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生產生活空間,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質增效。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需要。縣域具有城鄉聯系緊密、地域范圍適中、文化同質性強等特點,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關鍵場域,也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壯大縣域富民產業,一方面有利於向上承接大中城市的產業轉移,促進區域之間的產業融合與要素交換,彌合城鄉發展差距、集聚縣域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有助於向下帶動鄉村產業的一體化發展,促進縣鄉村產業分工的合理化與資源配置的均衡化,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分割,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必須立足區域實際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必須充分考慮不同縣域自然條件、區位特征、資源優勢、文化傳統等因素差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縣域富民產業發展模式和路徑。

立足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我國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差異很大,為縣域產業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河南光山的油茶產業、陝西柞水的木耳產業、寧夏銀川的葡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都是當地從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出發,合理配置生產要素、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成果,在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立足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必須跳出縣域看縣域,從市場范圍拓展、分工細化深化、設施互聯互通的大趨勢中明確產業發展方向。一方面,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動傳統產業守正創新。如吉林梨樹、黑龍江五常等地積極推進機械化種植、合作化經營、綠色化轉型,打造出享譽全國的特色品牌﹔另一方面,聚焦市場需求變化,依靠產業基礎和人才儲備,利用網絡直播、跨境電商、網紅經濟、智能制造等新元素,積極培育優勢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集聚效應,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如江西資溪的面包產業、山東曹縣的漢服產業都是在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縣域產業集群的突出代表。

立足文化傳統和歷史底蘊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縣域歷史文化是由特定自然人文環境長期沉澱、世代傳承造就的,包括飲食、服飾、建筑、民俗等具體形態,具有標識性、獨特性、稀缺性等特點,是縣域產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如沙縣小吃、施秉苗繡、德化陶瓷等是具體文化形態賦能優勢產業發展的典型,河北正定、山西平遙、安徽歙縣等是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旅產業發展優勢的表率。要充分挖掘縣域歷史文化資源,提煉展示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符號,培育承載縣域歷史文脈的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經濟價值呈現和文化傳承保護的雙向奔赴。

依靠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隻有在集聚使用各種生產要素的基礎上形成鏈條長、帶動廣、有韌性的產業,才能逐步發展壯大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隻有建立起穩定持久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基層群眾能夠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持續穩定增收,才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充沛的人力資源和可靠的群眾基礎。為此,必須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一體發力,推動縣域富民產業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縣域富民產業歸根到底要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促進優質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必須強化市場導向,依靠科技賦能傳統地域產業迭代升級,培育壯大現代產業。打破傳統農業生產邊界,主動對接市場對特色農業、鄉村旅游、休閑康養、民俗體驗等的需求,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必須尊重市場規律,鼓勵市場競爭,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價值鏈人才鏈,依靠產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使縣域富民產業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

更好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縣域富民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因勢利導、積極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對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政府應准確把握本地區位優勢,將區域發展規劃與國家規劃更好結合起來,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以產業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義烏小商品、柳州螺螄粉等地域產業的崛起,與當地政府積極發揮“有形之手”作用,尊重基層創新、盤活生產要素、大膽實踐探索有著密切關系。各地應進行資源整合,把地域特色、資源稟賦、歷史傳承、產業基礎與市場需求結合在一起,堅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明確發展定位,做好統籌規劃,在市場准入、標准制定、行業組織、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方面積極作為,引導縣域產業健康成長。堅持縣域產業為民、富民的創設宗旨,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把富民產業做強做優做大,讓各方共同受益,真正實現經濟發展、百姓致富、區域振興。

(作者:武瀟斐,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