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引領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科學行動指南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2024年11月19日08:3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引領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科學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深刻回答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証和根本立場問題

堅持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經濟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成就,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歸根到底要造福人民。

政治性和人民性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必須堅持的兩大根本原則。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沒有離開政治的經濟,也沒有離開經濟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性地提出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重大理論觀點,以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和政治高度統一的辯証關系,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主要任務和方針政策,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彰顯了堅定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証。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於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當下,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建設不斷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機制、方式方法與時俱進,黨中央制定重大方針和重大戰略、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重大任務的戰略性、前瞻性、建設性和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勢能和經濟治理效能,從根本上確保了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始終沿著正確方向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天地之大,黎元為本。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為數字、為“物”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帶領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全面繼承和弘揚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歷史觀,進而在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等方面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指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集中體現。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証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也鮮明昭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歷史重任。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黨的二十大明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沒有強大的物質技術實力,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指向,堅持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我們黨在把握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的前提下,對各項目標和任務進行細化,有針對性地拿出落實的具體方案,制定明確的時間表、施工圖,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向前推進。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這是黨的二十大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五項重大原則之一的重要依據,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邃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同時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既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中之重,又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強調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深刻闡明我國經濟發展的理念原則和鮮明主題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刻闡明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理念原則和鮮明主題。

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立足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闡明了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和新時代的硬道理,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方向性問題。

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關鍵在於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習近平經濟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對關系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科學回答,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規律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習近平經濟思想聚焦維護經濟安全面臨的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系統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各項工作,為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一步明確我國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和戰略舉措

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僅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經濟發展怎麼看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而且深刻闡明新時代經濟發展怎麼干等一系列重大實踐問題,部署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實現這項目標,必然要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牽引各領域改革協同推進。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論斷,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生產力躍遷的方向,對高質量發展能夠形成強勁的推動力、支撐力。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開放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標識。過去40多年的經濟發展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取得的,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隻會越開越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申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著眼於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要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保証產業體系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和產業升級方向,在重點領域提前布局,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部署實施重大發展戰略,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保持我國經濟發展良好勢頭必須抓大事、謀長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針對關系全局、事關長遠的問題,推動實施了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重點突破帶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穩步增進民生福祉”。要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要注重重大發展戰略之間的銜接,加強與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

蘊含做好經濟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要有正確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以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講是什麼、為什麼,又講怎麼看、怎麼辦,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中穩和進的關系,該穩的要穩住,該進的要進取,既反對消極應付、不思進取,又反對沖動蠻干、急於求成,不能把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也不能把攻堅戰打成消耗戰。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穩住陣腳、穩住基本態勢中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前進,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強調樹立系統思維、堅持系統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要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不斷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強調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標是奮斗方向,問題是時代聲音”。樹立目標導向,就是要制定順應時代要求、符合客觀實際、富有感召力的發展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增強問題意識,就是要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要求我們既要以目標為著眼點,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上下功夫,以增強方向感、計劃性﹔又要以問題為著力點,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以增強精准性、實效性。

強調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要求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要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更加主動辦好自己的事情。

強調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出成績,關鍵就在於以釘釘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實、抓督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我們要樹立正確政績觀,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確保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征程。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廣闊時代背景、深厚理論淵源和堅實實踐基礎,蘊含著宏闊的歷史視野、堅定的文化自信、深遠的戰略考量。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更深刻、更廣泛的歷史性變革,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