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正
2024年11月19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交匯點,是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關鍵匯聚點。地方高校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聚焦有組織育人、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服務,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挺膺擔當。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開展有組織育人
教育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使命,地方高校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堅持系統觀念、改革創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聚焦開展有組織育人,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系統觀念、內涵發展,為開展有組織育人奠定基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地方高校要統籌推進育人方式、科研范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深層次改革,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開展有組織育人打牢根基。
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為開展有組織育人保駕護航。地方高校要根據科技發展、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及時調整學科設置、優化專業布局,增強人才培養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靶向性。在當前數字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要深耕特色優勢學科,加快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和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人才培養特色。
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開展有組織育人協同發力。地方高校要協同科研機構和行業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實習實訓機會,與頭部企業或專精特新技術企業聯合探索建立現代產業學院,不斷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同時要全面提升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能力,強化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協同,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探索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教育新模式,借助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育人質量與水平。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有組織科研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產業需求、勇於自主創新、開展有組織科研,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四個面向”,為開展有組織科研明確發力方向。地方高校要堅持“四個面向”,開展有組織科研,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和效益,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聚焦產業需求,為開展有組織科研提供源頭活水。地方高校要堅持政產學研用融合理念,通過成立學科性公司、校企聯合共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和協同創新中心、實施科技成果股權化改革等方式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勇於自主創新,為開展有組織科研提供政策指引。地方高校要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想盡辦法為科研人員“鬆綁”,鼓勵科研人員跨學科組建科研團隊、創辦學科性公司,允許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深化人才發展改革,開展有組織服務
人才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地方高校要深化人才發展改革,堅持自主培養、正向激勵、引育結合,開展有組織服務,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堅持自主培養,為開展有組織服務提供人才支撐。地方高校要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要全方位、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地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著力培養造就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完善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體系,為青年高層次人才提供穩定發展路徑和快速成長通道。
堅持正向激勵,為開展有組織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地方高校要為人才開展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營造寬鬆環境和開放包容的創新文化氛圍,健全容錯機制,讓人才敢於嘗試、勇於創新。要強化人才激勵機制,既破除“五唯”、為人才鬆綁,又全面賦能、為人才解憂。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建立“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充分調動創新人才、團隊的積極性。
堅持引育結合,為開展有組織服務注入強勁動力。地方高校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一是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引育聯合體,設立首席科學家、講席教授等崗位,著力打造一支編制在學校、轉化在企業、學術創新在兩端的人才隊伍,實現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無縫銜接和深度融合。二是探索建立校地融合創新發展中心,把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集成轉化為創新和發展優勢。三是探索建立更開放靈活的全球人才資源聚集機制,引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外優秀人才。
(作者:陳克正,系青島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