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印
2024年11月12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專家視點】
編者按
建設教育強國,須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在用好世界一流資源的同時不斷為世界貢獻中國力量,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是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和重大目標。如何持續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我們共同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是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和重大目標,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路徑和必然要求。立足新時代新要求,我們必須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
深入推進教育對外開放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高水平的教育對外開放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伴隨著不斷擴大和深化教育對外開放的進程。在不斷擴大的教育開放過程中,我國教育積極吸收借鑒他國有益經驗,匯聚教育現代化的優勢動能,不斷明晰自身發展定位,確立發展戰略策略,持續形成改革發展動力。經驗表明,教育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國際交往水平也越高。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留學生輸出國,借助全球教育資源培養了大批各領域優秀人才,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外教育、人文、社會等方面交往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國家先后制定了推進教育中外交流的系列政策,特別是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全面部署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有力支撐和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政策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集成效應日益顯現,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和推動力量,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此舉既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更是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重要保証。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必須也隻有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實現。因此,我們要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強化戰略部署、政策導向、協同各方,形成有機整體和一盤棋。教育對外開放涉及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也涉及市場准入、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自然人移動、知識產權、數據跨境流動等方面制度舉措,隻有通過系統性改革才能促進教育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已進入高水平開放、制度型開放的新階段。高水平教育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教育制度型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特征。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是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基本前提,也是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動力源泉。
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
教育“引進來”,就是要積極引進和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與世界各國開展高水平、實質性教育交流合作。引進高水平大學及教育培訓機構、教師、留學生等,是教育“引進來”的重要舉措。要發展高質量的來華留學教育,加強“留學中國”品牌、能力和質量建設,發揮國內高水平大學優勢,吸引海外優秀人才來華學習,充分發揮暑期學校、青年交流和人文交流等平台和機制作用,吸引更多人來華交流,培養更多知華友華人士。可依托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平台,大力發展國際教育服務貿易,深入推進制度型教育開放,探索中國教育的比較優勢,制定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策略。要大力推進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建設,推進教育對外開放,同世界各國共享教育發展機遇,提供更多教育公共產品,建立和完善跨境教育保障與管理機制,推進高質量國際教育交往平台建設。同時,加強研究,為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及停居留服務、人才落戶、納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系列政策,完善和優化留學生入境、停居留服務和獎學金制度設計等,形成穩定的制度激勵保障體系,做到“引得來”“留得住”。
著力提升教育“引進來”質量、穩步擴大“走出去”步伐,加快構建雙向促進、良性互動、均衡發展的教育開放新格局。應積極推進中外教育交流,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留學工作方針,鼓勵廣大師生到世界各國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訪問、學習等﹔加強對重點學科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戰略領域人才等高質量人才的公派留學資助﹔提升留學服務質量,優化留學服務流程,推動海外留學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取得了顯著成效,魯班工坊作為職業教育“走出去”的品牌項目,提升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為其他教育類型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經驗。要大力促進中國教育“出海”,通過建立獨立海外分校、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形式,推進中國教育開展多類形式、多種內容的海外辦學。發揮在線教育的“后發優勢”,讓中國的數字教育佔領世界教育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
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教育體系與格局也正處於重塑、調整的新階段。教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更加顯著,在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的地位與作用更加顯著。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必須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規則的制定,在相關國際教育組織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在雙邊和多邊國際規則中提升教育規則談判能力,在其他國際規則、協議中強化教育領域承諾的地位,發揮教育對其他領域的外溢作用。
在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中,高校教師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是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的關鍵要素,對有效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有直接作用。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在國際組織、學術性協會、國際學術刊物擔任職務的人數較少、比例較小,參與或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項目以及聯合開展科技創新、建立研究機構和研發中心等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距較遠,獲取國際組織資助的科研項目也較為有限,這些領域應成為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著力點。當前,應積極構建中央、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學校、企業等多方協同、多樣豐富的教育對外開放支持體系,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推動教育國際合作,形成穩定的支持教師海外進修學習、參與國際科研合作、進入國際組織、學術性協會和國際學術期刊等任職的政策體系,以戰略思維持續推進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同時,要重視並善於講好中國教育故事、傳播中國教育經驗、發出中國教育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教育。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讓全世界都能聽到、聽清、聽懂中國教育的聲音。通過多雙邊平台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分享教育改革發展經驗,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積極主動地設置全球教育發展項目,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合作,在教育援助、教育減貧、教育數字化、教育交流等項目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效提升中國在全球教育中的話語權。
(作者:黃寶印,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