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做好非遺傳承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劉 軍

2024年11月12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做好非遺傳承 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文化振興是不可忽視的一環。當下,挖掘鄉村發展潛力,可通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傳承非遺文化,提高鄉村非遺文化的創新創造活力,持續助力鄉村經濟發展,提升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非遺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目前我國已構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認定各級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各級代表性傳承人9萬多人,其中73%的非遺項目保留在傳統鄉村。可見,大部分寶貴的非遺文化,其根基和土壤都在鄉村。非遺文化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民族智慧和藝術精髓,不僅是鄉村文化認同的源泉,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潛在資源。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主要集中在傳承人、資金、社會認知、創新、生存環境等方面。非遺技藝學習投入時間成本較大,學習過程單一、枯燥,與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形成反差。部分非遺項目自身造血能力不夠強、傳承人老齡化、后繼乏人的問題日益凸顯。部分非遺項目因需求不足、缺乏創新,面臨生存困境。在全球化背景下,外來文化、多元文化的沖擊,導致非遺文化認同感減弱。

非遺文化傳承是個綜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傳承人等共同努力。需要通過加強傳承人培養、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社會認知、鼓勵創新等綜合措施,解決非遺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非遺亦需在社會發展變化中進行調適性改變,以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並增強自我造血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大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力度,激活鄉村經濟新動能。實踐中,非遺手工藝品、民族服飾、地方美食等,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還能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截至2024年,文旅部在全國設立了6700余家非遺工作坊,由優秀非遺傳承人坐鎮,集現場培訓、非遺技藝教學、制作加工於一體,工作坊和銷售企業緊密合作,企業跑訂單,工作坊負責制作非遺產品,確保學員作品能夠及時獲得回報。如今,非遺工作坊已經成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力量。非遺文化還可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通過舉辦非遺文化節、民俗活動、手工藝體驗、非遺研學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觀光互動,促進鄉村旅游業繁榮發展,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認同與自信。非遺文化是鄉村歷史與文化的見証,承載著村民的共同記憶和情感。傳承非遺文化,可以激發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增強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激發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和發展的熱情。通過舉辦非遺文化展覽、演出等活動,為村民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娛樂選擇,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非遺傳承的關鍵在於人,要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和支持力度,通過增加非遺專項基金投入、開展公益培訓活動和非遺文化進校園、授予非遺傳人榮譽稱號等方式,激勵年輕人投身非遺傳承事業。同時,鼓勵非遺傳承人開展教學、創作和展示活動,擴大非遺影響力,培養更多的非遺愛好者和傳承人。將非遺元素融入鄉村人居環境建設中,如設置非遺文化牆、非遺主題雕塑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從而更加珍視和樂於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與時俱進,推動鄉村文化創新與繁榮。非遺文化的傳承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通過與現代科技、創意設計等領域融合,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時代感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傳承過程中融入新的元素和創意,如湖南婁底楓坪儺獅舞在傳統基礎上推出《三獅鬧田埂》等創新性舞蹈作品,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非遺的表現形式,也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從而增強了非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保留傳統技藝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和市場需求進行創新,開發出具有獨特魅力和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可將非遺元素融入現代設計、旅游產品開發、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品牌和產品。此外,還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台,拓寬非遺傳播渠道,宣傳和推廣鄉村文化,通過制作短視頻、直播、圖文等形式,展示鄉村的美麗風光、特色非遺文化和民俗風情,吸引更多人關注和了解鄉村文化。

(作者:劉 軍,系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