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平 毛 強
2024年11月11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放在首位。全會突出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新征程上,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黨的領導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決定性意義。
1.黨的領導是增強戰略定力的根本保証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守正創新是改革的本質要求,也是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和重大原則。改革愈進愈深、愈行愈艱,在方向問題上,我們必須十分清醒,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根本的東西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絕不能動搖。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是黨百余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之所以能夠從近代的四分五裂、一盤散沙到高度統一、民族團結,從積貧積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繁榮富強,從被動挨打、飽受欺凌到獨立自主、堅定自信,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根本原因就在於在黨的領導下探索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得到人民群眾擁護支持的正確道路。歷史和實踐充分証明,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始終朝著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脈搏,在眾說紛紜中開好改革藥方,沒有很強的戰略定力是不行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眾多領域和許多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系統布局,運用科學的方法推進實施。同時,我們黨是面向未來的黨,黨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建立在寬廣深遠的戰略前瞻基礎上,能夠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圍繞國家長遠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提出相應戰略舉措。
2.黨的領導是強化目標引領的根本保証
隻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一張藍圖繪到底”,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大目標引領。我們黨不僅從戰略高度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系統謀劃,確保改革始終朝著總目標指引的方向前進,而且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在明晰改革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和施工方案的基礎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被開除球籍”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到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二〇二九年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黨始終注重加強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將繪制宏偉藍圖作為把握全局、引領時代的“先手棋”和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的“指南針”。以此為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步驟日益明確、戰略路徑日益清晰、戰略規劃日益完備,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始終沿著正確道路闊步前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証,直接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乃至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同時,在作出戰略規劃與科學設計之后,最關鍵的是在黨的領導下抓好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黨中央一聲號令,就能夠組織和調動全國各方面力量,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匯聚磅礡力量,為抓好改革落實提供堅強保証。
3.黨的領導是凝聚社會共識的根本保証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深厚的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不竭的動力。改革既是黨的主張,亦是人民的期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改革事業的真正主角,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參與改革、支持改革、擁護改革,改革才能取得實際成效。
改革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社會活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生不息、創新發展的生命力,猶如滋潤萬物的水流,滲透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體現為強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而改革是釋放社會活力的“總閥門”,改革的數量級變化,帶來的是活力的幾何級增長。黨領導人民解決問題、推進改革發展的過程,也是激發社會活力、凝聚改革共識和改革合力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凝聚共識很重要,沒有廣泛共識,改革就難以順利推進,也難以取得全面成功。”隻有通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筑牢全黨全社會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才能最大限度凝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識,形成齊心協力共抓改革的強大合力。同時,黨領導的改革事業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積極參與和真心擁護,才能真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
一個忠實代表人民利益的強大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証,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為造福人民、依靠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必須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黨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及時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改革措施帶領人民前進,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把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4.黨的領導是戰勝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証
改革必定會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和復雜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如何確保改革立場不移、方向不偏,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確認識形勢、防范風險、化解危機、應對挑戰,確保做到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有機結合起來。
黨的領導是戰勝改革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的可靠保証。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心存憂患、肩扛重擔,才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黨的領導是“定海神針”。
新征程上,各種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相互激蕩,各種矛盾和風險隱患相互交織,能否打破利益固化藩籬,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力量,直接關系改革大局和成敗。面對各種矛盾問題和重大風險挑戰時要做到方向明確、頭腦清醒、應對有方、行動有力,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回首過去,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矛盾與危機﹔面向未來,破解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妥善處理改革內容的確定、改革次序的選擇、改革時機的把握,不斷提升改革動力、排除改革阻力、鞏固改革成果,以完善的制度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化解風險,用改革的方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郝永平 毛 強,均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