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世界各國資源循環利用的經驗

王凱軍

2024年11月08日08:20    來源:學習時報

在當今全球資源緊張與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形勢下,資源循環利用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不斷攀升,環境承載能力面臨巨大壓力。世界各國在資源循環利用這一領域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廢棄物劇增與治理滯后的全球現狀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固體廢棄物、電子垃圾和塑料垃圾的產生量急劇增加,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如聯合國機構發布的《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的產生量相比2010年增長了82%,達到了創紀錄的6200萬噸,相當於全球每人每年產生了7.8公斤電子垃圾。根據報告,電子垃圾產生量增長速度遠高於回收量增長速度。2022年全球僅22.3%的電子垃圾被妥善收集並回收利用。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到2030年,預計全球電子垃圾產生量將比2022年增長33%,達到8200萬噸,而全球電子垃圾回收率將降至20%。

全球資源浪費和垃圾產生帶來多方面挑戰。資源過度消耗導致短缺嚴重,不可再生資源面臨枯竭。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而資源的有限性使得我們必須尋找可持續的資源利用方式。大量的垃圾會污染環境,影響生態平衡,威脅人類生存健康。如有害物質汞,會危害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並加劇全球污染問題。處理垃圾還會耗費資金和能源,給經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據估算,全球每年用於垃圾處理的費用高達數千億美元,這不僅佔用了大量的財政資源,還對環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資源循環回收再利用迫在眉睫。它是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關鍵途徑,可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減輕環境壓力,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從資源角度看,地球資源有限,人類需求增長,不循環利用將面臨資源枯竭。從環境角度看,可改變傳統資源開採利用帶來的污染和破壞。

資源循環回收再利用好處眾多。首先,能節約能源和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例如,回收金屬、紙張、塑料可減少原始材料開採加工。據估算,每噸回收的紙張可以節約17棵大樹、26000升水和4000度電。其次,可創造就業機會,在回收、加工和再制造等領域需要大量勞動力。全球范圍內,資源循環回收產業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此外,能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企業為提高回收率和質量需研發新技術工藝。最后,還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通過資源循環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世界各國資源循環利用的做法

構建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法律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堅實保障,眾多國家都制定了詳盡且嚴格的法律法規。日本在此領域相對領先,核心法律包括《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廢棄物處理法》《家電回收法》《容器包裝回收法》等。數據顯示,日本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率超過80%,其中空調達82%,電視機為80%—81%,冰箱為80%—82%。歐盟的法律框架包括《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廢物框架指令》《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美國則以《資源保護與回收法》為主。在這些法律的推動下,資源回收產業規范化,廢棄物分類回收融入日常生活,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打造全面高效的回收體系。構建完善的回收體系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歐盟廣泛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要求制造商對其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負責,特別是廢物管理。該制度覆蓋電子廢物、包裝廢棄物、廢舊車輛、輪胎等多種產品,制造商需承擔回收、處理及再生費用。在此原則指導下,多數歐盟國家建立了詳細的垃圾分類系統,幫助家庭和企業有效分離可回收材料,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例如,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德國總體廢物回收率約為67%、包裝廢物回收率超過71%,德國城市垃圾回收率達66.1%,德國垃圾分類准確率超過90%。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是資源循環利用的核心環節。日本北九州經驗較為典型,作為日本首個生態城,北九州依托產業共生和廢物資源化的理念,實現了從重污染工業城市向環保示范城市的轉型。北九州生態工業園通過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廢物交換,實現廢物最小化。比如,將鋼鐵廢渣提供給水泥廠做原料,廢熱則用於居民能源供應。在廢物資源化方面,家電回收中心拆解、分類再利用電器,將塑料、金屬等重新投產,制成新產品。北九州的案例表明,循環經濟不僅是解決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還可以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驅動力。歐洲在廢物回收的同時,開發先進技術用於處理和資源再生,提升了回收效率並推動再生材料市場發展。美國在資源回收技術研發上投入較大,尤其在電子垃圾回收領域。美國一些企業通過先進的化學處理和物理分離技術,能高效提取電子垃圾中的貴金屬如金、銀、鉑等,同時分離出銅、鋁、塑料等其他有用材料。據研究,美國部分電子垃圾回收企業的回收率已超過70%,有效減少了環境污染。

多要素協同發力的全球經驗啟示

政策法規在資源循環利用中起著關鍵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能夠清晰地界定政府、企業和公眾各自的責任與義務,為資源循環利用的各個環節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確保各方行為的合法性和規范性,並引導循環資源利用的發展方向。比如,通過立法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使生產者對其產品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環境影響負責,督促制造商承擔產品回收、處理及再生的相關費用,是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手段。同時,合理的激勵機制,也促進了各方的積極參與。比如,採用補貼、稅收減免、綠色信貸等措施,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資源循環利用。

高效的回收體系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這一系統通常包括科學的廢物分類制度、完善的回收基礎設施和暢通的回收渠道等多個方面。合理的分類制度使得家庭和企業能夠有效分離可回收材料和其他廢物,有助於簡化后續處理流程,進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而先進的回收設施和技術,則是確保回收過程高效且環保的核心要素。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科技管理回收流程,已經成為提高回收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智能化的垃圾分類APP可以增強公眾參與度,實時的數據監控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此外,通過建立高效的物流網絡,確保回收物資快速、准確地送達處理中心,也是提高回收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環。

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動力。循環經濟產業通過將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不僅減少了對原生資源的依賴,還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一模式下的產業活動自設計階段便融入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考量,力求在生產、使用乃至廢棄的每個階段,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政策優惠、資金支持等方式,激勵企業投入到循環經濟產業,推動產業間協同合作,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例如,建設生態工業園區,將不同產業的企業聚集在一起,通過資源共享和循環利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銜接。這不僅有效減少環境污染,還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持續的技術創新是資源循環利用的支柱。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回收技術的不斷革新,直接決定了資源循環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從提高廢棄物的分類精度到優化回收工藝,技術創新始終是推動這一領域不斷發展的核心動力。為此,政府需要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創新,培養和吸引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積極引進和應用最新的技術成果,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此外,政府可以通過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促進信息共享和技術推廣,從而有效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這種協同創新機制不僅有助於加速技術進步,還能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