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帆
2024年11月06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
《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是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6月30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主要部分,收錄在《二十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這篇重要文獻圍繞黨的理論創新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為新時代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指引。
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獻的開篇部分即指出,以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這個題目進行集體學習,“目的是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明確理論創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推進理論創新,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
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什麼都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來說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說過的就不能說,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同時,根據需要找一大堆語錄,什麼事都說成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說過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實踐發展和創新,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因為,社會總是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如果不能及時研究、提出、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辦法,理論就會蒼白無力。
堅持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歷史經驗。在這篇重要文獻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的百年奮斗史,重申了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重要論斷。我們黨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於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並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始終堅持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經過實踐的檢驗,不僅証明了自己“行”,也証明了馬克思主義本土化時代化的方法“行”,更証明了馬克思主義“行”。因此,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必須長期堅持。
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獻中對如何堅持好、運用好“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等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深化了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就是要固本培元,在立場、方向、原則、道路等根本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旗幟鮮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有利於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打開創新空間,讓我們黨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
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在民族復興關鍵時期的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新考題。比如,我們面臨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國際局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等全球性問題﹔再如,我們還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等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予以回答,全面系統地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理念、有效對策。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為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著力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體系化學理化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演進的基本特征,是理論系統性和科學性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體系化和學理化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並對如何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和學理化提出具體要求。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要不斷深化理論研究闡釋,重點研究闡釋我們黨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中原理性理論成果,把握相互的內在聯系,教育引導全黨全國更好學習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
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善於從人民群眾創造的實踐經驗中汲取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養分,繼而進行理論探索、創新和創造,是馬克思主義得以不斷發展的重要法寶。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聰慧。我們黨歷來重視調查研究,在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過程中走好群眾路線。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直接聽取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意見,不斷完善扶貧思路和扶貧舉措,為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必須走好群眾路線,決不能閉門造車、坐而論道、流於空想。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時代在發展,事業在前進,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也不能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而是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能簡單拿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當年所說的話來套今天的中國實際,也不能簡單拿黨過去提出的一些具體理論觀點和由此產生的具體政策舉措來套今天的工作。”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是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沒有止境,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也永無止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今天,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
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當代中國發生了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同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剛剛起步,仍有許多未知領域有待探索,需要通過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以科學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