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星
2024年11月05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引領作用,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堅定不移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高等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鍛造強大的思政引領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一批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是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激勵他們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民族復興之中,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二是著力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把立德放在人才培養首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把道德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道德認知﹔要引導大學生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高尚品格,投身道德實踐,提升道德境界,做到愛黨報國明大德、遵守公序良俗守公德、修身律己嚴私德。三是幫助大學生練就過硬本領。要強化專業教育和理論素養,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增長見識、掌握技能,增強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思維﹔要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社會大課堂中、在基層一線和網絡空間中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掌握真才實學,增長知識才干,練就過硬本領,切實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屬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是我們黨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和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領域的生動體現。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妥善解決這一矛盾是全社會關心關注的重點。
高等教育寄托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答好人民之問,讓人民在享受教育發展成果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是要堅持人民至上。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堅持高等教育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高等教育的奮斗目標,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二是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關系著民心向背和人民福祉。要大力推進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化,擴大和豐富教育產品供給,讓更多孩子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要著力解決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區域性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區域高等教育協調發展﹔要構建全過程幫扶體系,全方位推進精准教育扶貧,重點幫扶貧困人口子女,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三是讓人民享有優質高等教育。要加快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大力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點帶面形成輻射引領,提升高校整體辦學實力和水平﹔要多措並舉規范管理,實現民辦高校辦學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特色化發展﹔要深化教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職普融合、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以教育強國建設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教育是人才涌現的基礎、科技發展的先導。高等教育作為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要在人才、科技、文化、創新中找定位、明目標、擔使命,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一是要為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大批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的拔尖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悉心培育高水平師資尤其是青年人才,大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二是要為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強自立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要瞄准世界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變革高校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展擔當。三是要用文化引領強國建設,積極推進大學文化建設,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作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借鑒和傳播先進的外來文化,創造和發展引領時代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四是要用創新引領強國建設,樹立以創新為榮的價值觀,培育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涵養“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的優良學風,建立健全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要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引導他們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進行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作者:謝紅星,系湖北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