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刻把握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戰略意義

崔文龍

2024年11月05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刻把握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戰略意義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深刻認識、對當今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是對教育改革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提供了方法指導和實踐指南。深刻領會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戰略意義,對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教育強國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的重要舉措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科技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能力,進而改造客觀世界,本質是求真。人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質是求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促進、相輔相成。在人類社會的很長時間裡,人文和科技都統一於哲學的大廈。近代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人文學科與自然、技術學科劃分越來越明顯,專業劃分也越來越細,導致了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相互分離。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和社會的巨大進步。能否在科技領域佔據領先地位,成為一個國家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科技教育作為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科技進步的重要保障,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但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類帶來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依靠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人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式現代化是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是人才引領驅動、人才支撐發展的現代化,必須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柱石和根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不僅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更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人才,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

2.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主題。馬克思在深刻分析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歷史的最終目的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也即讓美好生活成為現實。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又進一步指出,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因此,馬克思主義主張推動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發展,提高全人類的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包括人的素質、能力、個性、社會關系等方面,這些都與教育緊密相關。通過科技教育,人們可以掌握科學技術,提高科學素養,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通過人文教育,人們可以豐富精神世界,提高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不但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潛能和創造精神,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而且能夠促進人的個性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3.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關系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系國家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必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決定》提出,“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這就要求廣大青少年要具備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具有豐富的學識、創造的精神,敏於求知、勤於學習、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具備強健的體質、健全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具有高尚的道德、豐富的精神、美好的心靈,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能夠在實踐中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有助於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有助於教育引導學生提升文化素養,積澱文化底蘊,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有助於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激發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創新創造人才﹔有助於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時代使命和責任意識,敢於擔當,勇於奮斗,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不但需要思維認識上的突破,更需要制度上的創新,構建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協同育人的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面,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徑。

4.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有效途徑

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事實上,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歷次轉移,都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的結果。例如,文藝復興不僅復興了優秀的古典文化傳統,對古代文化和藝術的“重新發現”也極大推動了人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與發展,基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不斷轉化到應用層面,使意大利成為世界科技和人才中心。啟蒙運動造就了法國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理性主義的發展帶來了科學領域的突破性變革。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形勢復雜,高科技領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從長遠角度和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既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又要認識到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和靈魂,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是建成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抓住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機會窗口”的重要途徑。

(作者:崔文龍,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