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以人民為中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許蓉

2024年11月03日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民主,是真實回應人民利益訴求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充分體現,人民的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的創造活力越發生機勃勃。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展現出中國式民主以人民為中心的顯著優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由之路

民主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政治理念和政治實踐。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當家作主鐫刻在了自己的奮斗旗幟上,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並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項黨的重要領導制度確立下來。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始終堅持發動人民、組織人民、團結人民,最終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依靠人民完成了人民民主建設的各項任務,使人民真正享有了各項民主權利,參與到國家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所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正確政治道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同時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新時代形勢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規律,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民主原則,這是我們更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加注重保障人民權利,激發人民參與熱情,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人民的民主意識、民主覺悟、民主實效不斷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還是建立在完整制度體系之上的民主,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黨的領導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在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中,人民全過程參與其中,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人民民主訴求的真切回應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人民現實訴求的真切回應,是確保人民當家作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優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顯著優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保黨和國家在決策、部署、執行、落實、監督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人民的聲音,確保國家的一切權力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共有27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約147萬人次提出415萬多條意見建議。2015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先后設立4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帶動省、市兩級人大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7300多個,暢通了基層群眾參與國家立法的民主渠道。目前,各地建成20多萬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基本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為各級人大代表依法履職、聯系群眾搭建了有效平台。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一同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有利於保障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協商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深入調研真切感知經濟社會實際運行狀況、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實事求是反映情況和問題,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發揮協商式監督優勢,增強民主監督實效,助推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我們黨帶領人民追求民主、實現民主、發展民主的奮斗探索歷程表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民主,是真實回應人民利益訴求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實踐的生動寫照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地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就是一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2023年11月27日,黨中央發出通知,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議題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和部分干部群眾意見。2024年5月7日,決定稿下發黨內一定范圍征求意見,征求黨內老同志意見,專門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意見,聽取相關企業和專家學者意見。在7個多月裡,各方面提出了1911條修改意見和建議,文件起草組就此開展專題論証,作出221處修改。在決定稿起草工作過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兩次會議進行審議、修改,最終形成了提請全會審議的決定稿。文件的起草,不僅展示了完整的制度程序,還展現了完整的參與實踐,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地將各方面、各領域、各層次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匯集起來,使黨和國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最廣泛、最真實地吸收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獲得人民群眾的自覺支持和衷心擁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強大、根本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民主已從價值理念成長為扎根中華大地的制度形態和治理機制,貫穿於黨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覆蓋國家治理的各環節,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75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我國民生福祉保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和教育體系。

新的征程新的實踐必將再次証明,堅定不移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符合中國國情、傳承中華文明、激發人民創造活力、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列寧人民民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22BKS013)階段性成果】

(責編:任佳暉、李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