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靜
2024年10月23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周年之際,今年第20期《求是》雜志重新發表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這篇指導新時代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中國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獨特的實踐創新,中國人民正凱歌前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康庄道路上。以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善於創新的能力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以高質量精品力作放歌時代、禮贊人民,凝聚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新時代文藝工作的重要任務。
創新是文藝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文藝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文藝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而是文藝創作者基於自己的生命體驗,對生活所進行的能動加工和藝術改造。可以說,文藝是對社會生活的創造性反映,文藝的生命就在於創新創造。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有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在黃庭堅看來,書法藝術的本質不是機械模仿他人,不是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隻有將自己的見解和體悟融入書寫之中,所成文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古往今來,偉大的文藝作品無不是以自己的創見打破窠臼,在自成一家中綻放獨特魅力。當今時代,社會生產生活實踐創化日新,人們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這是一個呼喚文藝創新的時代,也是一個能夠產生文藝創新高峰的時代。從觀念、內容、體裁、形式、風格等各方面推動文藝創新創造,推動形成高質量文藝作品競相涌現的蓬勃局面,是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立足生活把握時代,用心用情推動文藝創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而著”強調的是文藝創作的時代性,“為事而作”則直指文藝創作的實踐性。每一個時代都有獨特而鮮明的實踐特征和時代精神,也都涵育出創造性記寫、刻畫這一特征和精神的文藝經典。比如,四海一家、六合同風的大漢王朝,孕育出高昂壯闊的漢賦﹔開放包容、熱情豪邁的盛唐,催生了璀璨綺麗的唐詩﹔經濟發展、市井繁榮的兩宋,產生了膾炙人口的話本等。可以說,文藝創作史上每一次內容和形式的重大創新,都根源於當時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的變化和時代精神的變遷。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文藝創新,需要把握新時代的脈動,緊隨新時代的步伐。從電視劇《大江大河》《山海情》,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流浪地球》,再到長篇小說《北上》《人世間》等,一批充滿溫情的現實題材佳作誕生﹔電視劇《功勛》,電影《紅海行動》《中國機長》,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一批弘揚中國精神的精品涌現。此外,中國網絡文學揚帆“出海”,微短劇“走俏”海外市場。新時代中國文藝創新成果百花競放,展現了昂揚自信的精神氣質。
堅持守正創新,開拓文藝創新廣闊空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近年來,文藝工作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運用新的理念、形式、手法進行大膽創新,創作出一大批現象級文藝精品,廣受人們好評。電視節目《唐宮夜宴》《典籍裡的中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大聖歸來》,舞劇《隻此青綠》《紅樓夢》等,無一不引發收視熱潮。新時代文藝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不斷推陳出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更閃耀的光芒。
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文藝精品之精,就在於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要求創作者具有深厚學養、豐厚涵養、醇厚修養。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電影《焦裕祿》等之所以成為讀者和觀眾心目中經久不衰的文藝精品,就在於創作者以為人民抒懷的初心,以甘坐冷板凳的毅力,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嘔心瀝血塑造出具有藝術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的人物形象。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不斷提升品位格調,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才能在精益求精中創作出為人們所喜愛和歡迎的優秀作品。近年來,人民群眾積極投入文藝創作和文化建設實踐,由人民唱主角的“村超”“村晚”等火爆“出圈”,見証了人民群眾中蘊含的強大而充沛的創新活力。積極推動新時代文藝創新,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讓一切創新活力充分迸發、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新時代中國文藝百花園必將呈現姹紫嫣紅、繽紛綺麗的萬千氣象。
(作者:劉水靜,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