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多措並舉促進智慧文旅發展

齊翊帆

2024年10月23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多措並舉促進智慧文旅發展

   【光明時評】

   近日,北京王府井EDCC藝雲數字藝術中心亮相,2024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如期啟幕,一批文旅項目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讓游客在光影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項目不僅依賴實體空間呈現,更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游客深度參與,重塑文化與旅游的傳播方式,推動文旅產業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作為文旅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智慧文旅是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文化旅游體驗的新模式。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入,讓文化與科技的結合不再只是停留於形式,而是推動文化資源實現創新與重構,為文化傳承發展開辟新路徑。

   政策支持為智慧文旅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鼓勵和支持文博場館、考古遺址公園、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休閑街區、主題公園、演藝場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XR)、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數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術和設備建設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山西“晉祠虛擬世界探索之旅”項目,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重現晉祠的歷史文化,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沉浸於厚重的文化氛圍之中。在多地上演的無人機表演通過燈光與音樂的結合,為游客展示了現代都市繁榮與科技文化交融的場景。多地積極打造沉浸式文旅產品,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費新場景,為文化遺存、城市風貌的保護與傳播提供了新途徑,讓游客獲得更為愉悅的游覽體驗,也為城市文旅產業開辟了新的增長點。

   隨著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智慧文旅的潛力將不斷釋放。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為主的服務技術和應用場景逐漸成熟,文旅項目將為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提升文化體驗的互動性與參與感,讓游客不再是文化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文化體驗的共同創造者。智慧文旅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將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助力中國文化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更強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毋庸諱言,當前智慧文旅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部分項目技術應用過於單一,過度炫技而忽視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未能凸顯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陷入同質化困境。一些項目在市場化運作中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聲量大、收益低,行業協同不足。此外,智能服務和數據整合也多處於起步階段,與真正的智慧化體驗還有一定距離,在游客數據的隱私保護方面也有提升的空間。如何更好實現技術創新與文化內容的有機融合,是發展智慧文旅無法回避的問題。

   解鎖智慧文旅新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牽引和指導。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智慧文旅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地方根據各自的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文旅項目。市場監管是智慧文旅健康運營的保護盾。相關政府部門應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是智慧文旅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應通過立法和政策引導,保障市場有序運行。同時,還應重視技術手段在監管中的應用,優化管理的生態系統,以游客為本,提升服務質量與意見反饋效率,以增強智慧文旅的用戶體驗。

   行業合作是智慧文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智慧文旅走向成熟,還需要推動文旅行業與科技企業深度合作,推動技術深入應用,確保技術與文化內容緊密結合,共同研發出更具創新性和文化吸引力的產品與服務。值得指出的是,智慧文旅不僅需要技術升級,更需要文化內容的深度挖掘和多樣化表達。唯有不斷提升智慧文旅的文化內涵,凸顯文化特色,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再好的智慧文旅項目,也需要人來操作和落地。智慧文旅產業既需要具備高文化素養和一定文化策劃能力的技術研發人員,也需要能夠理解和應用前沿技術的文化專業人才。可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引進等機制,加快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為推動智慧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作者:齊翊帆,系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后)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