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

宋陽

2024年10月13日08:4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

【人才是第一資源·筆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要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加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升頂尖人才和高層次人才濃度,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高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堅持以人才發展帶動教育發展和科技發展

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需要堅持以人才發展帶動教育發展和科技發展,更好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我國科技攻關實踐一再表明,解決“卡脖子”問題,關鍵不僅在“投錢”,更在“投人”。因此,要集聚一切有利於激發發展活力的人才要素和科教資源,跑出教育、科技、人才的加速度。

首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建立基於創新成果貢獻的分配機制,確保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的合理回報,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其次,加快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科研平台和資源支持,培養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團隊,提供早期科研啟動資金、海外研修機會等,加速青年人才的成長和脫穎而出﹔再次,加強人才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外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共享創新資源和成果,鼓勵人才參與國際科研合作、學術會議和交流項目,提升我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最后,搭建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為各類人才提供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創新環境,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

將人才培養融入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

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需要堅持將人才培養融入教育發展和科技創新,如此方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導向,以高質量人才支撐國家戰略。

首先,要著力培養社會發展急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各方面戰略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全方位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在國家關鍵領域部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加快卓越工程師培養,加強優秀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加快造就更多的拔尖創新人才。

其次,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拓寬人才培養的實踐場域。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各類人才走出學校,走進企業工廠、研究院所,開展頂崗實習實訓、項目孵化等實操活動,通過場景式、項目式教學模式,使人才充分掌握產業前沿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最后,要完善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廣闊空間。加快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積極為人才“減負鬆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深化人才使用機制改革,實現“人人盡展其才”。按照“人崗相適,用當其位”的原則用好人才,使更多“千裡馬”脫穎而出。

積極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是適應當前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的重要要求,對於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不斷促進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形成支撐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的強大合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教育與人才的深度融合。對標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需求,通過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和協作,在教育理念、內容、過程、評價、環境以及雙向互動等方面進行融合,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構建以能力為導向、以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促進人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高校和科研機構應根據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建設,建立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設立獎學金、提供科研機會等方式,吸引和培養頂尖科技人才。同時,要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不斷激發人才的科技創新活力。

總之,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銜接互動,核心在於提升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唯有聚焦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完善人才發展政策,才能促進形成教育培養人才、科技引領創新、人才支撐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為國家創新體系注入強勁動力,不斷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加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為推進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宋陽,系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黃瑾、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