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路 張子約
2024年10月11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涉及就業、醫療衛生、住房、養老、社會保障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是廣大群眾最關心的改革領域之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鮮明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並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化對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的認識,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制度建設促進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每個人的努力奮斗是整個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讓努力都能得到相應回報,才能讓每個人都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比如,近年來平台經濟和共享經濟興起,催生了新就業形態,不僅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也激發了推動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動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等。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促進機會公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機制,暢通社會向上流動通道,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讓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以制度建設促進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是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需要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推動政府、市場、社會等協同發力。這既有利於統籌各種資源,也有利於因地制宜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比如,根據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的態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等。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加強各類力量協作,更好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又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保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社會共治、醫防協同、醫防融合等。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凝聚合力、上下聯動,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引導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公共服務提供,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同時,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把握人口流動客觀規律,推動相關公共服務隨人走。
以制度建設促進共享城鄉融合發展成果。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日益活躍的人口流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也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促進城鄉、區域人口合理集聚、有序流動等。這些改革舉措有利於更好解決流動人口最關心的穩定就業、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問題,將使廣大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城鄉融合發展成果。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從群眾殷切期盼中找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調動億萬農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脫離當前我國國情提出過高目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為此,要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同時要認識到,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有終點,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1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