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建設具有強大思政引領力的教育強國

劉宏偉 段宏娟

2024年10月06日09: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建設具有強大思政引領力的教育強國

  中國教育要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指引下,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營造立德樹人“生態圈”,著力培養具有強大思政引領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新時代第二次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釋了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路徑,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作為“六力”之首,思政引領力是建設教育強國必須錨定的方向和一以貫之的內容。

  思政引領力體現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屬性

  教育從來都是具有政治性的,古今中外各國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從而維護政治統治。思政引領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政治屬性的核心體現。

  思政引領力彰顯教育的意識形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思政引領力側重於政治和意識形態層面的指導引領,即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對個體或集體進行價值引導和行為規范,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思政引領力擦亮教育的社會主義底色。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自己的教育發展道路,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是中國與西方教育的最本質區別,在這個問題上要頭腦清晰、立場堅定、態度鮮明。思政引領力使得教育在“走出去”的進程中依然承擔著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提高受教育者政治素養、維護國家政治生活穩定、實現國家利益的使命任務,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教育強國不可逾越的價值底線。

  思政引領力厚植教育的立德樹人本色。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重中之重,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對於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全面發展人才至關重要。中國教育要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指引下,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營造立德樹人“生態圈”,著力培養具有強大思政引領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政引領力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

  如期建成教育強國必須充分發揮思政引領力的支撐作用,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將確保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確保培養出高質量人才,確保教育改革不變質,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思政引領力保証教育強國建設的正確方向。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今天中國鮮明的時代特色,一些國家和國際勢力對中國的發展無比恐慌,採取各種措施竭力遏制中國的發展,企圖磨滅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反映在教育領域就是一些模糊甚至錯誤認識的產生,對此,教育要勇於應對,立定腳跟,保持清醒頭腦,敢於對錯誤思潮亮劍斗爭。

  方向問題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一旦在方向上走錯了,在培養人的導向上走偏了,這樣的教育就像一棵歪脖子樹,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旗幟鮮明,以強大的思政引領力確保教育強國建設的正確方向。

  思政引領力筑牢教育強國建設的質量基石。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衡量教育質量不僅要看硬件條件,更要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看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人才,對國家、民族作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早在延安創辦陝北公學時就提出了“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辦學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擁有文化知識、科學技能,更要堅持“思”字當頭,“政”字把關,將立德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培養“底色”純正的人才。衡量教育質量,不僅要看培養出的人才是不是有本領,更要看其是不是有擔當,是不是講政治,能不能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擔子。

  思政引領力領航教育強國建設的改革路徑。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必然要改革,但朝哪兒改、怎樣改、改成怎樣的教育都是要慎重回答的問題,改革要面向未來,以一定的目標為導向,加快中國教育由“大”向“強”的質變進程。

  思政引領力確保了改革的方向性,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各種教育理念、方法模式層出不窮,但如何選擇和確定最適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方向,確保改革不變色不變質,就需要思政引領力來把握。思政引領力還提升了教育改革的實效性,教育改革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和規劃,更需要實踐中的落實和推進,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可以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思想覺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他們更加主動地投身於教育改革實踐中。

  多措並舉提升教育的思政引領力

  守正創新、多措並舉推動教育內涵式發展,不斷提升教育的思政引領力,以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夯實教育根基,這是進一步辦好教育、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抓手。

  建立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新機制。把思政引領力作為“六力”之首,為學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首先,要明確思政課的目標任務,確保課程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展開,旗幟鮮明講政治。其次,要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分析,遵循教育規律邏輯,構建橫向關聯、縱向遞進的教育體系。再次,要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從特殊性出發提升教育的針對性﹔要善於綜合運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最后,要強化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選拔“六要”好老師,加強其培訓管理,讓思政課教師切實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任務。

  構建多元要素協同育人新格局。除了思政課這一主渠道,還需要其他舉措協同發力,構建育人新格局。第一,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課程教學納入思政育人的總體視域之中,使得教學工作和德育工作相得益彰,育才和育德同步推進,讓學生既“有所學”,又會“用所學”,學以致用,回饋祖國社會。第二,要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創建富有特色的育人文化,打造清朗文明的育人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發展空間。第三,構建以學校為主,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格局,家庭、學校、社會是學生成長的“三維”環境,在不同階段,各環境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三者通力合作,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搭建大思政課實踐育人新體系。大思政之“大”,在於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第一,要整合社會實踐資源,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志願服務、生產勞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第二,要豐富思政實踐內容,結合地方特色資源和紅色教育資源,設計主題鮮明的思政實踐活動,在社會大課堂中開展思政課教學。第三,創新思政實踐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政實踐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實踐機會。

  【作者劉宏偉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段宏娟系該院博士生。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育人能力提升研究”(24JDSZK010)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劉圓圓、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