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黃蓉生

2024年09月13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系統闡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其中一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集中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內涵要義,深刻昭示了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繼承、豐富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列寧強調,隨著人們歷史創造活動的擴大和深入,作為自覺的歷史活動家的人民群眾在數量上也必定增多起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決定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的隻能是“行動著的群眾”。正是在這一基本原理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庄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列寧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群眾在一起,“為了為群眾服務和代表他們正確地意識到的利益”。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就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並在堅持“兩個結合”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中不斷加以繼承、豐富和發展。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要以為共產黨是金字招牌,如果脫離群眾,黨的威信是靠不住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的根本執政理念”,“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刻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鮮明特征和政治本色。人民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百余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最初一個50多人的小黨逐步發展為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並與時俱進地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自覺做到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矢志不渝抓改革、促發展,致力於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生動體現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一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路,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一切改革發展為了人民,一切改革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超八成,2023年達到3.92萬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3年的98.2%,成為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0.2%,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譜寫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時代華章。

   改革越是深化、越是全面,就越要保持初心、牢記使命,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把以人民為中心牢牢貫穿於改革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定心系人民辦實事、為民解憂做好事的價值立場,使改革更好滿足人民所盼、民心所向、民生所需,用讓人民滿意的改革成果,更好詮釋和回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對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一系列改革安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旨歸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動力旨歸的反映和宣示。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人民是改革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成就,主要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把自己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之中,緊緊依靠人民、廣泛動員人民積極參與推動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跨過激流險灘,在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關鍵就在於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推進改革開放,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民族復興偉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主體地位與重要作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千年夙願成真﹔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改革是億萬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人民踴躍投身的深刻變革,隻要黨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奮斗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邁不過去的坎,就一定能不斷開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天地。人民是改革的動力源泉,改革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改革措施帶領人民前進,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准人民脈搏、回應人民關切、體現人民願望,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對改革的認識水平,不斷強化人民群眾的改革意識,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改革熱情,切實發揮好人民群眾關心改革、投身改革、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

   (作者:黃蓉生,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教授)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