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龍
2024年09月05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應當而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已經充分証明了這一點,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和光明前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繼續處理好活力和秩序這一重大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
活力是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體現。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活力,但活力能否被激發出來,取決於是否有順暢的體制機制。如果體制機制不順暢,就會束縛活力、抑制創新、阻礙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就是要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把人民力量激活,把經濟社會搞活,使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迸發,形成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強大內生動力。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人民群眾能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因為我們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保証了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實現全面發展開辟廣闊制度空間,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改革激發活力,改革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這就需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秩序能夠保障社會運轉的有序性、可預期性。沒有秩序,社會就不可能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改革也不會取得預期效果。一些國家掉進這樣或那樣的發展“陷阱”,導致其現代化進程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倒退,一定程度上就與沒能在改革中確立秩序有關。中國式現代化能夠成功推進和拓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改革做到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
新征程上,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更為重要,對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我們仍要以改革添動力、激活力,繼續放開放活。比如,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允許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釋放科技人員活力﹔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有效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發揮地方活力﹔等等。總之,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讓全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競相迸發,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生機。
另一方面,要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制度建設維護良好秩序。特別要看到,隨著改革觸及更多利益矛盾,用法治來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就成為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關鍵。必須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充分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作用,持續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注入穩定性。此外,還要把握好改革的時、度、效,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既在維護社會穩定中不斷深化改革,又依靠深化改革促進社會持續穩定。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5日 13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