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

洪曉楠

2024年09月02日09:23    來源:大連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會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對網信、文藝、新聞、哲學社會科學、思政、文化傳承發展等各個領域,進行統籌謀劃、分類指導、部署推進,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縱觀中國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正確處理好“古今中西”關系問題。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我們就面臨著如何正確處理好“古今中西馬”的關系,特別是“中西馬”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說,對“古今中西馬”關系的處理就決定著中國近代以來文化發展的道路和文化建設的成果。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有關文化建設問題的重要論述,我認為可以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概括為“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就是指習近平總書記如何正確處理“古今中西馬”關系問題的原則,是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邏輯,也是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原則和重要方法論。

“馬學為魂”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必須講新話,但不能丟了老祖宗,數典忘祖就等於割斷了魂脈和根脈,最終會犯失去魂脈和根脈的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論述,言簡意賅,一語中的。魂者,器物之統攝也,無魂則難以聚氣。所謂魂脈,即思想文化的靈魂、核心和命脈。根脈,即思想文化的根本、源泉和血脈。我們可以把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簡稱為“馬學為魂”,把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簡稱為“中學為根”。

“中學為根”就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和“本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馬學為魂”是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中學為根”是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體現中華文化的主體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內容,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西學為鑒”就是對西方或國外一切文化進行批判地“借鑒”即揚棄,這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的原則和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這種批判精神就是辯証否定觀要求的科學分析方法。根據這種要求,“對一切有益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我們都要研究借鑒,不能採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態度”,這些思想,我們可以用“西學為鑒”或“西鑒”來概括。

“綜合創新”可以說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一貫堅持的立場,同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黨校特別是中央黨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總裝’,多搞‘自主創新’和‘綜合創新’,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作出貢獻。”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於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和“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隻有會通或融通這三種資源,堅持“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才能實現“綜合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條規律是創新,提出一種學說是創新,闡明一個道理是創新,創造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創新。”習近平文化思想正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通過綜合創新,深刻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而得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我認為,這種破解的答案,就是“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

“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這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與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守正創新”是一致的。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正,守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守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正,或者說,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這也是“馬學為魂”的內在要求。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証取舍、推陳出新,做到“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們從來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這段論述正是內蘊著“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用“馬學為魂、中學為根、西學為鑒、綜合創新”這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綱領來考察習近平文化思想,可以為我們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認識提供方法論指導,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更好地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還能夠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3&ZD004)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文來源:大連日報)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