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軍
2024年08月06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和諧有序關系國家的興旺發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引領社會治理的理念創新、體制創新、方式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其成效將直接影響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新征程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效發揮不同主體的力量和優勢,實現社會治理效能最大化,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堅持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社會治理是一個相互合作的協同過程,不同主體要在黨的領導下,根據各自的功能參與到治理的不同環節,才能實現善治。一個良好的社會,必然是不同主體通過分工與協作整合力量,實現有效治理的社會。隻有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才能保証人人享有。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既是社會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對其權利的確認和保障。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是辯証統一、有機融合的關系,共同體需要每個人來盡責建設,個人的權利和價值也需要通過共同體來實現。承擔社會治理責任的過程,也是社會主體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充分表達個人訴求和意願,實現民主協商、民主管理等權利的過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能實現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有機統一。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社會關系更加復雜多樣、社會利益更加多元,單靠某一方面力量,難以處理好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難以治理好處在變革中的巨型社會,難以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必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共建共治共享,有利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的科學化、結構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細化、過程的民主化,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能夠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推動治理方式從過去自上而下的單向管理轉向不同主體良性互動,推動不同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同共進。在這一治理格局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都不再是單一孤立的治理主體,而是在黨的領導下,發揮各自的優勢,協商交流,共同參與,實現治理效果最優化。不同主體在共同的目標下,以不同方式協同參與治理,目的是實現社會的安定團結、和諧有序發展。
堅持活力與秩序有機統一。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一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是在黨的領導下,整合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運用法律、法規、政策、道德、價值等社會規范體系和經濟、行政、法律、教育、科技等多種手段,通過多種方式對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社會發展的不同環節等進行組織、管理、服務、監督,實現上下互動、左右協調。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黨的領導能夠凝聚社會成員的共識,以共同的價值和目標將不同社會主體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讓社會成員依法依規進行活動,又給社會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不斷激活社會創新創造活力,使社會成員能夠創造性地進行生活生產。
(作者為東北大學文法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6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