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楠
2024年07月24日08:27 來源:大連廣播電視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這是黨中央總結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作出的重要判斷。我們堅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代藍圖,具有繼往開來的裡程碑意義,一定也是劃時代的,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開啟了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前景,必將載入黨的光輝史冊。
第一,堅持實事求是,全會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涉及60項具體任務、336項重大舉措,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任務總體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個改革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由此可見,“我們推動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於突進深水區,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踐充分証明,“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証,對於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
第二,堅持守正創新,發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最強音。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邁過了四十多個年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就在於我們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通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筑適應了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既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一脈相承,又同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相銜接,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目標導向。新征程上,錨定總目標,把牢《決定》提出的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和實踐要求,寫好改革的“實踐續篇”,定能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向全黨發出了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最強音。
第三,堅持正確方向,系統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全會提出的一個“牽引”、一個“出發點和落腳點”、三個“更加注重”,為我們指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思想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實踐創新,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圍繞發展所需,順應民心所向,著力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問題、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熱點問題、民生方面的難點問題、黨的建設的突出問題、各領域的風險問題,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繼續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舉措全面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又要持續在“深化”上用實勁,突出經濟體制這個重點,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
第四,緊扣中心任務,重點部署未來5年改革任務。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主要體現在14個方面: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在此基礎上,全會突出改革重點,進一步提出七個“聚焦”,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確定了改革的時間表,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可以說,這既是未來5年改革的任務書,又是從現在起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動員令,全黨同志隻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才能按時按質按量圓滿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第五,總結歷史經驗,以“六個堅持”指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原則。“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有這樣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敢於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也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范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進程的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能夠取得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成就,其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做到“六個堅持”,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這“六個堅持”既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總結的“十個堅持”相貫通,又同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結的“六個必須堅持”相連接,體現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堅持的重大原則。
第六,注重系統集成,系統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關系。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如果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宣言”,“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那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則是高度評價了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關系,為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根本遵循,繪制了路線圖、施工圖、時間表,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全會提出15個重大判斷,其中有的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內容的進一步深化,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蘊含著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這些重大判斷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價值,為推進實踐創新,總結評估“十四五”規劃落實情況,切實搞好“十五五”規劃前期謀劃工作,實現未來5年改革目標提出了根本遵循和理論依據。
第七,堅持吃透改革要求,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深刻認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響應全會號召,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把准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把《決定》的“大寫意”轉化為“工筆畫”“施工圖”,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創造事業發展新輝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與原創性貢獻研究”(批准號23&ZD004)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