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24年07月18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生態屏障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筑牢生態屏障對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意義重大。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提是要堅持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持續深入推進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長江生態空間。

生態屏障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筑牢生態屏障對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意義重大。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指出:“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重慶,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維護長江母親河生態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對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意義重大。

有利於保護長江母親河生態安全。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庫,是我國的重要生態寶庫和生態屏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要堅持生態優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慶市處於長江重點生態區,承擔著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三峽庫區水土保持、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等多項生態環保任務。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充分發揮水土資源“固定器”、生態風險“緩沖器”、環境污染“過濾器”、江河流量“調蓄器”等生態功能,有助於提升長江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長江生態空間。

有利於確保國家戰略性淡水資源安全。長江流域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資源量9959億立方米,約佔全國的36%。以長江流域的三峽庫區為例,這裡是全國重要的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補充水源地。重慶市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境內水系發達,水體環境復雜。對於重慶市乃至全國來講,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守好長江水資源安全底線,能夠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提供更加堅實穩固的保障,對於維護國家戰略性淡水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於支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於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生態本身就是經濟,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推進高水平保護,有利於為高質量發展把好關、守好底線,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升級,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新優勢。

切實擔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肩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在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過程中,重慶市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農業面源污染、工業污染、城鄉生活污染、尾礦庫污染防治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2023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二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突出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持續開展冬春季顆粒物污染防治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2023年,重慶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25天,連續6年無重污染天氣,藍天常駐的成色更足。三是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高質量推進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在遵循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堅持統籌兼顧、整體實施,不斷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在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中,重慶市著力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三帶四屏多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全面做實林長制,推進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深入開展“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建設,森林覆蓋率達55%。嚴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線,穩步實施“兩江四岸”和“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工程,持續為市民拓展濱水公共空間。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典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支撐。重慶市堅持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的基礎性舉措,著力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不斷健全生態環境法治體系,逐步形成以環保地方性法規為支柱、環保政府規章和系列行政規范性文件為支撐的環保地方性法規制度體系,探索建立長江生態檢察官等制度機制。同時,充分發揮數字重慶建設牽引生態環境治理的作用,運用數字技術建設“數字生態環保大腦”,構建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的生態環境數字化治理體系,在數字化與綠色化的深度融合中,不斷提升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持續推動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邁上新台階

持續深入推進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考察重慶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保護好長江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建統領。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証。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各方面,著力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圍繞確保長江流域生態安全、守護好戰略性淡水資源儲備庫等具體目標,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建立健全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清單,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推進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的強大合力。

秉持全局視野。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不僅是重慶一域一地的事,更是關系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全局的大事。對於重慶市來講,持續深入推進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必須始終胸懷生態文明建設這個“國之大者”,進一步強化上游意識,堅決扛起上游的責任和擔當,不折不扣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特別是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局中思考、謀劃、部署和推動工作,高水平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市域范例,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注重系統治理。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一項具有高度復雜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思路、機制、方法創新。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深化重點區域、重點領域污染防治,不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同時,進一步強化與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的合作聯動,共同呵護好“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生態美景。

做到久久為功。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不懈、奮發有為、久久為功,把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作為深學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戰略任務來認識、作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課題來謀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干到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

(執筆:朱旭森、彭國川、張偉進)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8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