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4年06月25日08:08
今年4月初,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帖子:浙江大學一名學生搬進新宿舍后,在上鋪床板底部發現一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的勵志紙條,落款日期是“2001 年 1 月 21 日”,紙張已經斑駁發黃。這張保留了 23 年的紙條,引發了廣泛熱議,人們紛紛探究紙條的留存過程及其背后主人公的勵志故事。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字來自毛澤東的題詞,曾經廣為流傳,婦孺皆知。然而,這樣一句名言卻被貼在床板底下,頗有幾分秘而不宣、甚至羞於示人的味道。反復瀏覽相關消息,始終不見提及這句話出處的隻言片語,筆者不由生發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感慨。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八個字出自毛澤東,這是毫無疑問的。關於其來歷,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為第十個兒童節題詞。根據周炳欽編著《毛 澤東題詞背后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記載:1925 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各國定一個兒童節,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各自確定兒童節的具體日期。1931 年,中國以“中華慈幼協會”的名義,倡議以每年 4 月 4 日為兒童節,並呈請政府“通令全國施行”。此后,每年“四四”兒童節這天,國統區的一些地方便會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從 1931 年起,也會舉辦各種活動慶祝兒童節,只是節日活動難以正常開展。
抗日戰爭時期,隨著陝甘寧邊區政府和其他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兒童節的活動逐步得以恢復。1938 年 3 月,為了拯救在日寇鐵蹄下無家可歸的受難兒童,中華戰時兒童保育會在漢口成立。7 月、10 月,陝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分會、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也在延安相繼成立。1940 年 4 月,在當時的中國第十個 兒童節到來之際,毛澤東首次為兒童節題詞:“天天向上”。這一 題詞刊登在 4 月 12 日的延安《新中華報》上。
第二種說法,為《中國兒童》雜志題詞。據周方苗《毛澤東十六次為少年兒童題詞》(《新湘評論》2009 年 6 月 1 日),1949 年 9 月,《中國兒童》雜志在北京創刊,毛澤東應編輯部之請求, 為雜志題詞:“好好學習”。
第三種說法,為小學生陳永康題詞。這一說法見於田湘波所著《毛澤東名言問世記》(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3 年版)、金邊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江蘇教育研究》2016 年 4 月 15 日)、 劉功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由來》(《人民政協報》2017 年 6 月 1 日)、邵紅能《毛主席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書屋》2022 年 7 月 6 日)等。
1951 年 5 月 3 日下午,蘇州市金閶小學八歲的陳永康同學在學校外邊玩耍。突然,一個打扮時髦的青年男子叫住了他,遞給他一包糖,又詭秘地塞給他一些錢和一包黃粉,說是精制的面粉,要他放到老師的辦公桌上去。機警的陳永康想起老師曾多次講過,剛剛解放,天下還不太平,眼前的這個人鬼鬼祟祟,肯定不是好人,便假意答應帶他一起去,走了一段路后,看見迎面走來幾個解放軍,他一下子抱住青年的腿大聲喊道:“解放軍叔叔, 快來抓特務! ”男子氣急敗壞,用拳頭猛打陳永康的頭部和臉部。陳永康死死抓住對方不放,直到解放軍趕來制服該男子。事后証實那名男子果真是特務,所謂的黃粉其實竟是炸藥。
陳永康的事跡傳出后,學校每天都會收到大量來電、來信和各種禮物,其中最多的是錦旗。團中央本打算邀請陳永康去北京,然而,因為蘇州剛解放,敵特分子還十分猖狂,不時制造恐怖事件,小永康被嚴密地保護起來,由學校老師輪流看護,所以未能成行,就連中央領導贈送的錦旗及作出的指示也沒有對外公布。學校隻知道中央一位領導親筆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制成錦旗贈給陳永康小朋友。后來才得知,這位領導就是毛澤東。在紀念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成立 50 周年之際,1951 年 5 月 28 日第 46 期《革大改造報》發表了這個題詞。這是關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題詞最早的公開報道。
第四種說法,為渡江小英雄馬毛姐題詞。田湘波著《毛澤東名言問世記》(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3 年版)、楊慶旺編著《毛澤東題詞與聯語紀事》(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1 年版),都記有此事。
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得知在渡江戰役中年齡最小的女英雄是年僅十五歲的馬毛姐(當時名叫馬三姐),就親筆寫了請柬邀請她到北京參加開國大典。她父母擔心她年齡太小,沒讓她去北京。1951 年 9 月 20 日,她收到了毛澤東發來的第二封請柬。這次她得償所願,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車。
10 月 3 日,毛澤東和中央領導與省地代表歡聚一堂觀看京劇,馬三姐被安排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中間。開戲前,周恩來指著馬三姐對毛澤東說:“主席,這就是您兩次邀請的渡江小英雄。” 毛澤東聽后,高興地拉著她的手,笑容滿面地問她的名字。馬三姐結結巴巴地說:“我隻知道我姓馬,在家排行老三,別人都管我叫‘馬三姐’,我沒有正式名字。”毛澤東聽后笑了,側過身對周恩來和陳毅說:“這麼偉大的小英雄,怎麼能沒有名字呢? ” 在場的中央領導同志都笑了起來。
第二天,毛澤東派人把馬三姐接到中南海家中。毛澤東給李敏、李訥介紹說:“這就是渡江戰役中那個年齡最小的女英雄, 你們可要好好地向她學習喲!和你們的年齡差不多,但她已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了。”交談中,毛澤東說:“對了,我們這位女英雄還沒有名字呢,那我就給你起個名字吧。你姓馬,叫馬毛姐吧。 名字第一個字跟我姓,好不好? ”她回答說:“好,我就叫馬毛姐。”說完,她鄭重地向毛澤東鞠了一躬。吃飯時,毛澤東又問她識不識字,想不想在北京讀書。馬毛姐說她已經在家鄉的炳輝子弟學校讀書,毛澤東聽了很高興,說:“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建設作貢獻。”他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精致的筆記本,在扉頁上寫下:“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毛澤東,一九五一年十月四日。”
第五種說法,為北京育英學校題詞。北京育英學校是北京的一所干部子弟學校,毛澤東的小女兒李訥曾在該校五(2)班就讀。1952 年“六一”兒童節前夕,老師號召全校同學以實際行動向節日獻禮,希望每個同學都行動起來,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組成小組共同制作,還可以請家長幫助,但是一定不要花錢, 不然就失去了意義。
星期六下午,李訥回到家裡,向父親談起兒童節獻禮的事, 毛澤東很高興,爽快地說:“好! ”他隨手從辦公桌上拿了一張宣紙,用毛筆在紙的右邊寫了“好好學習”四個字。寫完后,他感覺字太小,不太滿意,又在這張紙的左邊,用濃墨大筆寫下了 “好好學習”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六一”兒童節前夕,李訥所在的少先隊中隊,以“好好學習”題詞為內容,召開了一個隊會。隊員們紛紛表示要聽毛主席的話,好好學習,做新中國的好兒童。學校把“好好學習”的題詞用一米見方的木板,白底紅字懸挂在學校禮堂大門口的平台 上。教學區的走廊裡挂著“好好學習”的鏡框。后來,又把題詞鐫刻在育英學校校門迎面高大的影壁上。學生們每天走進校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好好學習”四個大字。
在不同資料中,這種說法在細節上存在一些差異。楊慶旺編著《毛澤東題詞與聯語紀事》的描述是:育英學校校長韓作黎找到李訥,交給她一個任務:請毛主席為學校題詞。這一說法值得商榷,一是李訥的身份沒有公開,二是校長未必會直截了當地向毛澤東索要題詞。劉功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由來》 (《人民政協報》2017 年 6 月 1 日)的說法則是:李訥所在班級的班主任高而恮老師向班上同學傳達學校的號召,並沒有對李訥提出特殊要求,這一說法更符合邏輯。
第六種說法,為韶山學校題詞。據《毛澤東名言問世記》記載:1959 年 6 月 26 日,毛澤東題寫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八個字。這一天,他特地來到由他題寫校名的韶山學校。少先隊小干部向毛澤東獻上了紅領巾和鮮花。毛澤東撫摸著胸前的紅領巾,說:“你們看,現在我也變得和你們一樣小了。”接著,毛澤 東又詢問了幾個小干部的家庭和學習情況,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毛澤東主動提出和大家照張相,師生們興奮得響起掌聲和歡呼聲。最后,在工作人員的再三催促下,毛澤東才依依不舍地揮手離去。
但是,這一說法並不確切。筆者查閱了王華、車廣永著《1959 毛澤東回韶山》(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8 年版),張德兵、張菂著 《毛澤東五回韶山》(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中共湖南黨史研究室編《毛澤東五十次回湖南》(2009 年版)等,沒有發現毛澤東為韶山學校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相關記錄。
以上梳理,可能還有遺漏。毛澤東的題詞有個演變過程,先是“天天向上”,再是“好好學習”,最后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字言簡意賅、琅琅上口、易記易傳,表達了毛澤東對少年兒童的無限深情和殷切期望。這八個字,曾經在中華大地的無數中小學校園、教室出現過,激勵,啟迪、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成為幾代中國人揮之不去的集體記憶。
(來源:《月讀》,2024年第6期,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