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張茂聰

2024年06月19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教師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根本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和教師工作,多次圍繞教師隊伍建設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在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信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國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並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六個維度對教育家精神作出深刻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家精神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的重要論述,是對我國教師隊伍建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為造就支撐教育強國建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指明了方向。

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師者之魂,是教師成長發展的不竭動力,“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靈魂與根基,為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堅定政治信仰、樹立崇高信念的要求。廣大教師唯有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方能將堅定的政治立場與崇高的理想信念傳遞給學生,做學生堅定信念、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求廣大教師筑牢信仰根基,始終胸懷大局,將理想信念內化於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將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認同上,將理論認同貫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做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牢固樹立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引導學生自覺將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當中,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沖擊與學生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挑戰,教師務必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與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辨別網絡世界中的迷惑性思想與觀點,引導學生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

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師風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應該是師德師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為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道德品質要求,詮釋了言行一致、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教育理念。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求廣大教師努力加強自我修養,陶冶道德情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學生陶冶情操、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陶冶教師道德情操,要求廣大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打造師德師范標杆、完善師德素養培訓體系。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守精神家園與人格底線,樹立淡泊名利的優良師德師風,不為名利所誘惑,堅持廉潔治學、廉潔從教、廉潔育人。同時,要堅持分類培訓、系統設計、注重實效等原則,完善師德素養培訓體系,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教育培養、培訓、管理全過程,構建全鏈條師德素養培訓體系。依據“四有”好老師標准,大力選樹優秀教師典型、樹立師德楷模,健全表彰獎勵制度,全方位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激勵廣大教師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浸潤、感染學生。

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提升育人智慧與本領是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能力要求,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思想與智慧的汲取與繼承,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經驗智慧。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求廣大教師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實現精神滋養與智慧啟迪的育人目標。廣大教師應當以教育家為榜樣,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培育學生團結奮斗的思想觀念與精神風貌,在育人實踐過程中不斷涵養育人智慧、提升育人本領,在啟發學生智慧的同時滋養學生心靈,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涵養育人智慧,要求廣大教師遵循育人規律、更新教育理念、創新育人方式。遵循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堅持“啟智”與“潤心”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知識傳授與價值塑造相統一,採用適應不同學段、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特點的育人方法進行知識傳授、思想引領及價值塑造。在教師職前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加強對教師遵循育人規律、更新教育理念、創新育人方式的培訓。幫助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育人過程中切實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活力,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內在動力,是建設教育強國對教育者從教品格與治學態度提出的時代要求。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浸潤心靈、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廣大教師應當堅持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做到勤於治學、潛心鑽研、不懈求索、勇於創新,成為業務能力精湛的人民教師。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更新迭代不斷加快,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廣大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緊跟時代步伐更新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不斷夯實專業基礎,具備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提高業務能力與教育教學水平。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教育數字化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也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學工具、教學內容、教學場所已然發生變革,要求身處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利用數字技術持續優化、創新、變革教育教學活動,努力從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及專業發展等維度提升數字素養,借助數字教育技術實現精准教學、因材施教,切實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做學生學習知識、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培養學生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變革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勤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弘揚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師常懷仁愛之心。愛,乃教育之魂、師德之魂,教育是塑造心靈和靈魂的偉大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厚重的職業底色。常懷仁愛之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自古以來師道傳承的重要精神內核。“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懷,體現了教育家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追求與精神底色。廣大教師應當秉承仁愛之心,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以真誠、廣博、深沉且持久的大愛情懷滋潤學生心田,以紅燭品質、伯樂精神塑造時代新人,充分尊重、理解、關懷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擁有出彩人生。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教師仁愛之心,要求為教師創設良好環境、傳承中華仁愛精髓。一方面,應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弘揚尊師重教傳統,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教師涵養仁愛之心、傳遞仁愛教育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充分汲取“仁者愛人”的思想和師者的大愛情懷,傳承師道精髓,彰顯仁愛教育對整個社會的滋養。

堅持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決定視野,視野決定人生高度。拓展教師格局視野為教師增強業務能力指明了方向,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重要條件,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體現了博大寬廣、海納百川的襟懷格局與全球視野,彰顯了立足傳統、放眼世界的大先生胸襟。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求廣大教師涵養寬廣的胸懷格局,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樣的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強調要“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廣大教師應當以廣闊的胸襟抱負和開放的格局視野科學審視民族復興戰略全局、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變化,賡續中華文化血脈、心系人類前途命運,努力培養更多時代新人。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拓展教師格局視野,要求廣大教師努力做到堅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人,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將文化自信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同時清醒地認識到肩負的時代使命與社會責任,正確把握國家戰略導向與世界發展趨勢,心系人類前途命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面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必須牢牢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性先導作用,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筑牢教育強國根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造就更多未來卓越教師和教育家,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張茂聰,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