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
2024年06月05日08:21 來源:經濟日報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並強調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並實施以來,規劃政策體系形成並不斷完善,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功能不斷鞏固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扎實推進,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持續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地區生產總值規模首次突破30萬億元,佔全國比重24.4%﹔長三角地區“萬億之城”達到9個,佔全國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進入“第二個五年”。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必須繼續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統籌龍頭帶動和各揚所長,統籌硬件聯通和機制協同,統籌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
基礎在“一體化”。一體化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比協調、協同發展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全面推進,一體化交通網絡初步形成,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成效明顯,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刻變化。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仍有許多深層次問題有待進一步破解,要加大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實現更大突破,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合,推動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實現“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關鍵在“高質量”。長三角地區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約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集聚了全國34%的高新技術企業、47%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由上海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汽車“大腦”,江蘇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一體化壓鑄機,安徽整車組裝……在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速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形成了“4小時產業圈”。創新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長三角地區具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要加強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推動跨區域跨部門整合科技資源,營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輻射全國,並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努力成為暢通我國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做好這篇文章,需要持續發力、形成合力。6月5日至6日,一年一度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在浙江溫州召開,屆時三省一市將進一步謀深謀實更多合作事項。隨著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長三角地區在全國高質量發展中經濟增長極、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作用也將得到更好發揮。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