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夏杰長

2024年05月22日08:3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以數字技術為依托、以知識和數據等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深刻影響了產業發展模式和競爭生態,推動傳統的線下產業集聚向線下和線上協同的數字產業集群演化發展。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產業集群是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傳統產業集群的基本發展規律,同時又具有鮮明的自身特征和獨特發展路徑。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厘清數字產業集群的內涵特征與演化邏輯,明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的形成要件,立足我國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發展基礎,直面發展中的挑戰,探索一條富有中國特色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之路。

從傳統產業集群到數字產業集群的演化邏輯

產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在地理空間上的表現形態,已經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數字產業集群指包括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等數字經濟核心領域的企業及科研、金融、物流等相關服務行業和公共平台在地理或網絡區域聚集而形成的產業活動空間形態和網絡化組織形態,主要包括真實和虛擬數字產業集群兩種類型。數字產業集群能夠突破地理區位、資源要素的限制,是傳統產業集群在協同創新等驅動下的進一步演化,並在一般產業集群基礎上發展出自身的特征與機制。

數字技術顯著降低了地理區位因素的重要性。地理空間集聚是傳統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路徑。為了降低交流、運輸、貿易等成本,企業會傾向於選擇地理位置鄰近或交通便捷的其他企業合作,進而推動特定產業領域的相關主體集聚。數字技術深刻改變了經濟主體的交互方式,突破了地理區位因素的限制,為產業集群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動力、空間與模式。數字技術、數據要素和數字平台等廣泛使用使得地理區位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地理區位驅動產業集聚的趨勢降低,創新了地理空間集聚模式,推動了數字產業集群發展。

集聚的關鍵要素發生改變。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信息、知識和技術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產業集群的關鍵要素從土地、廠房等向數據、技術等要素轉變。關鍵要素的改變推動了傳統產業集群向數字產業集群的演化。數據要素能夠承載豐富的信息和知識,通過數據充分流動和共享能夠更高效地實現傳統產業集聚所追求的知識溢出效應。數字產業集群更強調技術、數據、算法、知識產權等虛擬要素的集聚,通過數據流動實現信息交流和知識傳遞,顯著降低了對傳統的土地、廠房、設備等有形要素的依賴。

產業集群向數字化、協同化和創新化發展。數字產業集群有效聯動集群內外企業和機構等組織,促進資源流動和共享,提高創新效率,降低成本,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有機融合並向高附加值攀升。由此,數字產業集群不再局限於某類特定產業或者產品,而是更廣泛地以服務、平台或應用為連接,突破了傳統產業集群的特定產業限制。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形成要件

數字產業集群是傳統產業集群隨數字經濟發展而動態演化的結果,會隨著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持續升級和演化。因此,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一個持續、動態、復雜的過程,必須具備相應的形成要件以支持數字產業集群持續獲得競爭優勢。

一是具備競爭優勢的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最關鍵的要件。我國擁有良好的數字產業發展基礎,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長5.5%﹔軟件業務收入達1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我國數字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數字產業市場需求巨大,為打造數字產業集群提供了強勁動力。

二是優質的區域發展環境和創新氛圍。發展數字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素充分流動。借助數字技術,以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產業能夠更好地實現要素流動,突破地理和空間的限制,同時一定程度降低原本區位和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國際經驗表明,好的區位集聚可以有效節約企業成本和增加收益,使其共享基礎設施和專業技術。相關的產業區位理論亦高度重視良好的有利於創新和人才成長的產業文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實踐証明,優質的區域發展環境和創新氛圍能夠充分實現知識溢出,促進創新主體的效率疊加,加深創新行為的協同作用,有利於發展數字產業集群。

三是開放創新的數字平台生態。數字技術通過構建虛擬空間實現了企業主體間的跨時空聯通、交流與協作,基於數字平台的有效連接是數字產業集群實現價值創造的重要基礎,數字平台生態的開放創新能力是數字產業集群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數字產業集群主體生產和運營等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數字平台開展的。借助數字平台,相關企業能以數字化的方式實現資源集聚和高效管理,顯著提升集群效率。北京、杭州等城市正在探索建設以數字平台、電子商務等為核心的數字產業集群,通過營造良好的平台生態,加速生產要素流動,擴大要素流動范圍,實現產業鏈不斷延伸、供應鏈高效暢通、價值鏈有力提升。

聚焦新賽道構筑數字產業競爭新優勢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提振內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要求,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技術迭代和市場變化加快,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仍面臨著一定的制約因素。因此,可基於數字產業集群的演化邏輯與形成要件,聚焦新技術、新賽道,疏通集群培育的主要堵點,充分發揮數字產業的賦能優勢,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資源配置力、世界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構筑數字產業競爭新優勢,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第一,加快數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雙向賦能。實踐經驗表明,數實融合有助於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數字產業集群,賦能新發展格局構建和高質量發展。應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數實融合促進數字內容生產、數據要素流動和數字技術創新等,支持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柔性生產、智慧遠程服務等市場新需求所催生的新模式,營造適應數實融合發展需求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雙向賦能,真正實現“以數強實”。

第二,支持數字技術創新和數據要素價值釋放,以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加強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動數字領域的關鍵技術瓶頸突破,盡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深度挖掘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潛力。加強數據要素相關制度設計,規范數字企業用戶數據收集,明確個人數據處理原則,暢通數據要素在集群企業內部和外部跨主體、跨產業流動的渠道,充分釋放其乘數效應和倍增效應。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堅持創新發展,在制度層面保障數字紅利釋放。

第三,深化產學研合作,為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從國際知名的數字產業集群來看,它們都擁有優質的發展環境,區域內集聚了一大批國際一流企業和世界知名學府,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了實現數字產業集群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形成並深化產學研合作體系,支持業界和學界共同培養高素質數字人才。

第四,實現高質量“引進來”與高水平“走出去”,提升數字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數字產業集群需要實現高質量“引進來”與高水平“走出去”的有機結合,推進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全面了解和分析其他國家在推動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實施情況,有效借鑒硅谷、班加羅爾等國際一流數字產業集群發展經驗,加強與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和數字企業的協同合作,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協同性和共享性,促進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安全有序流動﹔另一方面,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嵌入全球創新網絡,提升話語權和競爭力,為構建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助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