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和引領性的重大問題作出全新闡釋,深刻闡明了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今天的學術版對此進行研討。
——編 者
原創性、前瞻性、系統性科學理論
史育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時代以來,新發展理念以其前瞻的戰略思維、縝密的系統布局和嚴謹的科學精神,彰顯出引領發展的強大力量,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堅持“兩個結合”的原創性科學理論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人類社會走過的每一步,都留下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發展印記。發展理念是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通過實踐把握發展規律而形成的指導發展的科學理論。發展理念不同,觀察、思考和解決發展問題的原則、方法和價值取向也不同,發展戰略、發展路徑和發展舉措也必然不同。
我國在歷史上創造了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農耕文明,曾經長期領先世界。但工業革命之后,我國經濟發展逐漸落伍了。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努力探索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第一大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成果,並以此分析經濟現象、探究成因、提出對策,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觀點是相通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對經濟發展實踐中獲得的認識不斷進行理論總結,提煉升華為指導發展的新理念,實現了理論源於實踐並指導實踐的認識循環。比如,把馬克思主義關於城鄉關系的思想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相結合,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把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與中華文明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生態理念相結合,堅定推進綠色發展,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等等。總的來看,新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經濟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總結提煉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形成的科學理論。
把握時代前進方向的前瞻性科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也是一個發展理念不斷演進更新的歷程。
二戰以后,一批亞非拉國家擺脫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如何盡快實現經濟發展,成為擺在這些國家面前的迫切任務。一批學者以西方國家的工業化歷程為參照,開啟了對發展問題的研究。這些研究大多聚焦於物質財富的增長和積累,將發展局限於經濟發展,又將經濟發展等同於經濟增長,進而把發展簡單歸結為物質產出的增加。這種以早期工業化為模板、以物質財富積累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導致一些國家在發展中出現資源過度開發、環境遭到破壞、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損害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這種單純依靠要素資源投入推動增長的方式也是不可持續的。
隨著科技進步對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隨著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帶來的各種問題日益突出,一些機構和學者開始反思已有的發展理論。比如,有的強調人力資本開發對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有的將人口增長、農業生產、自然資源、工業生產和環境污染作為一個系統進行整體分析,有的把發展問題的關注重點由客體移向主體,等等。這些研究突破了關於發展的傳統認識,把發展視為超越經濟范疇的復雜的系統性問題,但未能形成系統理論和有效路徑。198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發展權利宣言》,確認發展權利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裡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文件﹔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可持續發展把作為發展主體的人與發展所處的自然環境納入一個共同系統,標志著人類對發展的認識進入了新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大勢,合理吸收並超越關於發展的各種理論成果,創造性提出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確立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比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求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極大拓展了人力資本理論聚焦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效率的認識,構建了以勞動者素質為基礎、以創新為核心的發展動力系統﹔提出使綠色成為發展的普遍形態,把綠色作為基本要求內嵌於發展的全過程,超越了把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對立的認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對發展的認識,並在實踐中展現出真理力量。
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系統性科學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整體,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是我們黨對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性貢獻。
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系統性科學理論。其中,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的根本之策。去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多次作出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創新發展的動力指向。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這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大型經濟體尤其重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確保發展過程中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提升。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強調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於在發展進程中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新發展理念對我國發展理論和實踐作出了全面系統的創新創造和概括提煉,堅持、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種關系、各個方面規律的認識和運用上升到全新境界,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從全球發展的戰略高度、世界發展的宏闊視野和人類發展的歷史縱深對發展問題進行了理論總結和升華,為解決人類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決好的關鍵共性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時代以來,新發展理念指引我們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新征程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研究,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學理支撐。
(作者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沈開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深刻改變和重塑著我國發展格局。
新發展理念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體現了我國在新發展階段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為鞏固發展基礎、應對發展挑戰、探索發展新路徑、實現發展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導,指引著我們創新發展模式、激發發展動力、協調發展領域、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發展目的。新發展理念來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調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強調堅持胸懷天下,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等等。
高質量發展是在實踐層面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發展中實現動態平衡,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等﹔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推進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12—202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10298.4億元增長至33278.2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從21.7萬件升至92.1萬件,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從2.88降至2.39,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0.1︰45.3︰44.6轉變為7.1︰38.3︰54.6,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明顯增強﹔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持續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斷下降,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共同富裕扎實推進。我國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這些發展成就,充分証明了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進一步証明了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性。新質生產力擺脫了傳統生產力發展路徑,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在微觀層面體現為高素質勞動者運用優質生產要素進行高水平生產活動,在推動技術系統、生產單元和組織模式變革的同時,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在中觀層面體現為依托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帶動價值鏈提升,形成新的產業部門、產業鏈條、產業集群與創新網絡﹔在宏觀層面表現為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以科技現代化支撐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堅持創新發展,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明確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堅持協調發展,系統推動新型勞動者、新型生產資料、新型生產要素、新型基礎設施等多維度耦合,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能夠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產函數。堅持綠色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將環境和自然資源融入生產過程,能夠擦亮新質生產力的底色。堅持開放發展,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同時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能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堅持共享發展,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斷夯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能夠增強新質生產力的包容性。
正因如此,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也是通過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過程。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的研究闡釋,一個重要方面是深入研究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揭示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為堅實的學理支撐。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科學指引
林 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新發展理念是當前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也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總結中國偉大實踐的歷史經驗,以新發展理念指引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用中國經濟學理論闡釋中國經濟實踐,深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一種經濟學知識體系通常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價值觀、經濟運行規律和政策工具體系。價值觀彰顯鮮明底色。與自然科學不同,哲學社會科學主要研究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律。作為分析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經濟學首先要回答為誰生產、為誰發展這一價值觀問題。在不同價值觀的指引下,形成了不同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對經濟運行規律的闡釋構成理論內核。對經濟運行規律的掌握運用,能夠回答如何生產、如何發展的問題。從不同視角、運用不同方法對經濟運行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揭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的內在聯系,形成了不同經濟學知識體系的理論內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入研究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活動,探討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剩余價值規律等。政策工具體系反映政策主張。政策工具體系主要回答如何改善生產、如何服務發展的問題,體現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實踐邏輯,一般與價值觀相匹配、服務於意識形態、遵循對經濟運行規律的理解。隻有在理解和把握如何生產、如何發展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改善生產、服務發展的政策工具。價值觀、經濟運行規律和政策工具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筑起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大廈。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明確價值觀、深入把握經濟運行規律、建立系統政策工具體系,三者缺一不可。新發展理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在這三個方面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提供了科學指引。
闡釋價值觀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新發展理念深刻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等,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關於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的設想相符合,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奠定了價值觀基礎。隻有將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知識體系建構全過程,才能真正總結好中國的實踐經驗,建構起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揭示經濟運行規律。創新發展總結發展動力規律。在傳統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的情況下,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發展總結發展動態平衡規律。經濟主體和經濟要素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平衡好各經濟主體和經濟要素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經濟運行整體效率。綠色發展總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放發展總結發展內外聯動規律。隨著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有利於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共享發展總結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規律。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總結和提煉我國經濟運行規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才能更好服務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為建立政策工具體系提供指引和架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各領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使發展的各方面相互促進,把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實踐不斷引向深入。”在新發展階段,政策工具體系涉及多元目標的實現和多元政策主體的互動,對不同政策工具的系統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發展理念從五個維度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給予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引,為建立政策工具體系提供了總體思路框架。要堅持系統思維,強化政策統籌,構建政策間密切相連的邏輯鏈條,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避免“合成謬誤”。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還要處理好概念范疇創新與體系集成的關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發展,我們已在所有制、分配方式、經濟發展等領域提煉出了不少新概念新范疇,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新質生產力等。面向未來,需要厘清新概念新范疇之間的內在邏輯。為此,要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加強新概念新范疇的系統集成,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知識體系。要處理好自主與開放的關系。既積極主動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又堅持自主性和原創性,彰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與中國價值,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辯証統一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