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大農業觀

李 軍 辛 賢

2024年04月26日08:3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大農業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並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大農業觀具有豐富內涵和科學思維。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大農業觀,對於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理解大農業觀的豐富內涵

大農業觀具備“大觀念”“大視野”,旨在打破農業發展中的各種壁壘,將統籌兼顧方法貫穿農業發展方方面面。

統籌兼顧農業發展所需的諸多要素資源。大農業觀強調優化農業資源空間布局,實現農業要素的合理配置。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轉變一家一戶式的農業分散經營模式,解決農業資源分散割裂的問題。不斷拓寬農業資源的邊界,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和蛋白,開發利用多種資源。

統籌兼顧農林牧副漁發展。小農業一般著眼於某個單一領域,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分開考慮。大農業觀強調超越單一領域,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統籌兼顧農業與非農產業發展。大農業觀強調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通過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拓展,不斷提高農業附加值。通過融通發展,更好發揮農業優勢,為其他相關產業提供充足原料和廣闊市場,實現各產業協同發展、彼此賦能。

統籌兼顧農業不同功能。農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具有獨特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和安全功能。大農業觀強調最大限度統籌農業多種功能,實現不同功能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統籌兼顧長遠發展和短期利益。大農業觀不僅重視當下農業生產情況,還強調增強發展潛力,要求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打造綠色循環生態農業,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節約農業資源,積極推進農業污染治理。

統籌兼顧不同區域農業生產。我國國土廣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農業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大農業觀強調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系,規范農業發展的空間秩序。要求各地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發展農業,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發展壯大特色產業。

把握大農業觀的科學思維

近年來,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糧食供應鏈安全穩定面臨挑戰。此外,全球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而農業對氣候變化敏感,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受到不利影響。從國內情況看,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隻有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時,以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仍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小農戶生產規模小而分散,組織化程度較低,難以有效拓展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全產業鏈條,難以形成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作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的重要戰略部署,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大農業觀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發展理念,蘊含科學思維。

大農業觀蘊含辯証思維。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大農業觀強調農業和非農產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旨在構建融合發展的大產業格局,實現農業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大農業觀蘊含系統思維。大農業觀要求從整體和全局出發看待農業,把農業作為一個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認識農業。大農業觀強調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協調發展,既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等農業生產部門,也包括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服務等各環節。要求改變原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的農業發展局面,確保各類別各環節協調發展。大農業觀重視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強調農業不隻有經濟效益,還有生態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要求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食品保障功能堅實穩固、生態涵養功能加快轉化、休閑體驗功能高端拓展、文化傳承功能有形延伸。

大農業觀蘊含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大農業觀要求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度審視農業發展。要拓展食物來源、豐富食物品種,打造立體綜合的現代農業大生產體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快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形成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格局,使農業發展同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匹配、同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要構建現代農業大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打造優美宜居的鄉村環境,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切實踐行大農業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迅猛發展,傳統農業正在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我們要抓住機遇,踐行好大農業觀,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建設農業強國。

第一,不斷拓展農業生產邊界,建立現代農業大生產體系。同世界農業強國相比,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還比較低,農業科技研發能力相對薄弱。要加快先進裝備和農業生產技術深度應用,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准化水平,轉變農業要素投入方式。積極推進設施農業建設,拓寬農業發展邊界,向設施農業要食物。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發展“靠天吃飯”的局面。

第二,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建立現代農業大產業體系。我國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仍處於低端,需要加快提升現代化水平,打造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加快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產業延伸,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倉儲物流、設施租賃向鄉村延伸,實現農業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發展。推動5G、北斗衛星導航、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環節數字化水平,著力培育數字農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第三,加快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為大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因素。當前我國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仍然較為薄弱,必須注重培養符合大農業觀要求的農業人才特別是農業科技人才和管理服務人才。一方面,抓好涉農高校人才隊伍建設、高素質農民培育等工作,形成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另一方面,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優化農村人才環境,有效提高農村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激勵更多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作者均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