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斌
2024年04月23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並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部署九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然要求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城鄉關系、工農關系一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我國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進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程度穩步提升,城鄉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城鄉融合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人口總量及其區域分布變化也對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之舉。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各項工作,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利於增強我國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解決好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城鎮體系結構不優、協同分工合作不夠、城市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不強等突出問題,解決好鄉村振興中存在的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相對落后等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外部環境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強大國內市場有效化解外部沖擊與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既有利於快速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需求,形成規模龐大的發展增量,又有利於推動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使國內經濟循環暢通無阻,還有利於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安全保障水平,掌握發展主動權。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生動體現。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解決好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戶籍、入學、就業、社保、住房等急難愁盼問題,可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億萬農民的家園故土。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需求。
牢牢把握重點任務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把握重點任務,堅持系統思維、分類施策、循序漸進,對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等進行統一規劃,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城鄉一體的合理布局。
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城鎮產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率先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提高綜合能級和國際競爭力。大中城市要提升功能品質,因地制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專業服務中心,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要素條件良好、產業基礎扎實、發展潛力較大的小城市要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要素集聚能力、產業承載能力和人口吸引力。堅持規模適度、突出特色、強化功能,因地制宜、分類引導小城鎮發展。發揮好鄉村特別是縣城連接城鄉的特殊優勢,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趨勢,選擇一批條件好的縣城作為示范地區重點發展,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更多地集聚產業和人口。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要做好“土特產”文章,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往戶延伸,為生產生活提供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順應城市發展新趨勢,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推進水電氣熱信等管網建設和改造提升。加快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推進城市更新。推進城市智慧化改造,推行城市數據一網通用、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一網通享。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等建設,發展聯結城鄉的冷鏈物流、配送投遞、電商平台和農貿市場網絡。加強公共充換電設施、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等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信息化、現代化水平。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加城市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普惠便捷公共服務供給,統籌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打造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推動常住人口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隨遷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統籌做好鄉村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供給,推進城鎮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
加強城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要求,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開展國土綠化,因地制宜建設城市綠色廊道,打造街心綠地、濕地和郊野公園,提高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自維持能力。加強城市濕地和水生態環境修復,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一體化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健全鄉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加快推行農業標准化綠色化生產,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獸藥科學使用,推廣種養循環模式,推動農村生產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雙提升。建立完善城市群和都市圈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大氣、水等污染聯防聯治。
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制度安排,狠抓任務落實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一項需要長期推進的戰略任務,涉及領域多、范圍廣,需要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制度安排,狠抓任務落實。
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統籌城鎮和鄉村規劃建設,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和歷史文化傳承,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加強對我國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趨勢研判,科學謀劃城鄉布局,增強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全面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完善城鎮體系,提升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協作、功能完善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和建筑風貌,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保留鄉村原始風貌,體現鄉村特色,提升鄉村建設規劃管理水平,建設美麗鄉村。
深化戶籍及相關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地人口挂鉤、由常住地供給的機制,穩步提高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數量和水平,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落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相關任務舉措,包括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提高居住証持有人城鎮義務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服務的實際享有水平,讓願意進入城鎮的農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依法嚴格保護進城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市場化退出的機制和配套政策。
推動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推動資金、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實現城鄉自由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技術和數據等要素市場建設,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監管規則和執法標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放大效應,夯實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放寬放活社會投資,開拓城鄉建設多元化融資渠道。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採取特許經營模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依法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大規模培養鄉村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入鄉發展。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持續大規模開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城市教文衛體等工作人員定期服務鄉村。支持有技能有管理經驗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入鄉創業。
(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司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3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