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發現和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孫華

2024年04月14日08:4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發現和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筆談】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作用日益凸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是布局未來的“先手棋”,是塑造國家科技戰略人才隊伍的基礎工程。

當前,我國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對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戰略布局不足﹔基礎教育偏重知識傳授,而對學生科學興趣、創造力培養有限﹔英才培養規模較小,培養體系不健全……我國有規模宏大的拔尖創新人才苗子,要全面、系統地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為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英才。

完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

我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已有較長探索歷史。1956年起,在華羅庚、蘇步青等老一輩數學家的倡導下,我國舉辦了中學生數學競賽活動。1985年起,我國選派中學生參加國際數學奧賽,其后又組隊參加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學國際賽事。此外,我國還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考察、科技夏令營等活動,促進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高瞻遠矚,對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教育部自2013年開始組織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選拔一批品學兼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為高校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儲備力量。2020年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重點破解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僅靠一些人才培養專項和學科競賽活動還不夠,亟須促進不同主體、不同學段、不同領域協同育人,加快完善黨政統一領導、科教部門具體負責、社會廣泛支持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期待把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和教育政策規劃,出台相關法律、政策,制定專項計劃,加大STEM教育、英才教育的投入。支持建設一批科技高中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強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在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方面的銜接,暢通拔尖創新人才苗子進入高水平教育機構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研究、教學、活動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

厚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土壤

中小學階段是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孕育期。應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盡早發掘具有突出創新潛質的兒童,並盡力給予其最合適的教育,厚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土壤。

首先,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教育規律,深化中小學教育改革特別是科學教育改革,在中小學科學及相關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中,更加注重科學興趣和創造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教育指導,實施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深度思維。探索項目式、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其次,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准,加強實驗室建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最后,拓展科學實踐活動,各校由校領導或聘任的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至少設立1名科技輔導員、結對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機構(館所、基地、園區、企業等),廣泛開展少年科學院、流動科技館、流動青少年宮、科技節等活動,引導支持有興趣的學生長期、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

深化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要深入實施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計劃,增強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科學教育意識與能力,培養一批高水平、復合型的科學類課程教師、科技輔導員。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科學類課程教師培養,從源頭上加強高素質專業化科學類課程教師供給。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鼓勵專任教師和兼任教師、科學類課程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城區教師和鄉村教師分享教學經驗、課程研究成果和教學資源,豐富彼此的專業認識。建立教師多元評價機制,切實激發廣大教師參與科學教育的積極性、創造性。

堅定不移發展青少年英才教育

多項研究表明,超常兒童潛藏著成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更多可能性。英才教育是區別於普通教育、為超常兒童提供的一種特殊教育。無論從青少年成長規律、國家發展需要,還是從國際經驗看,都有必要積極發展英才教育。

到2023年,“中學生英才計劃”已覆蓋23個省區市、58所實施高校、283所參與中學,推薦包含兩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在內的600余位優秀科學家擔任導師,已選拔培養9000多名品學兼優、學有余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為國家輸送了一批青年人才。“中學生英才計劃”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建立了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有效模式,積累了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有益經驗,為青少年科技人才不斷涌現和成長營造了良好氛圍。

當前,我國英才教育規模還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建議更好利用“中學生英才計劃”探索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模式,推動各級政府及社會力量結合區域內高水平高校、研究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教資源,促進后備人才培養的區域均衡發展。匯聚全國優質科教資源,支持中西部、邊遠地區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讓更多青少年獲得拓寬視野的機會,參與科研訓練,更好地服務人才強國建設。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科技高中開展教育實驗,探索分層、分組、加速、充實、融合等教育方式,滿足優秀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明確我國英才教育模式和指導方針,建立多樣化、個性化、系統化的培養模式。比如,除了在普通班級內培養優秀學生,還可在一些中小學設置專門的數學和科學強化班。制定英才教育的質量標准和評價制度、教師培訓計劃,提高學校識才、鑒才、育才水平。優化各類科技競賽、科技營等青少年科技活動,擴大覆蓋面,提高活動實效。

(作者:孫華,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少年科技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黃瑾、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