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打造優美環境 助力經濟圖強

丁宏 胡建林

2024年04月11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打造優美環境 助力經濟圖強

【光明時評】

“單位GDP能耗下降26.4%”“碳排放強度下降30.9%”“連續3年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江蘇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有關負責同志報出的一組數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些數字,充分說明了江蘇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如今,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綠水青山觸手可及,江蘇在“經濟強”“百姓富”“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同時實現了“環境美”的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出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讓發展的“含綠量”更多、“含碳量”更低,這樣的認識已經成為江蘇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和理念。原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經驗已難以持續,江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路徑。徐州賈汪區曾是沉降嚴重的採煤塌陷地。近年來,賈汪區在全國首創“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採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從“一城煤灰半城土”轉變為“半城青山半城湖”。

“環境美”是否真正實現,生物多樣性指標最具說服力。“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物多樣性見証了江蘇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也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江蘇在全國率先出台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率先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目前記錄物種數多達6903種。長江是生物多樣性最為典型的區域,這裡的記錄物種數佔全省總數的59.7%。在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指引下,江蘇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持續恢復向好,江豚數量實現歷史性止跌回升,它們在長江裡逐浪嬉戲的畫面被網絡新媒體廣泛傳播。

“好風景才能發展起好經濟。”優美的自然環境已成為地方政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關鍵環節。“好風景”能夠促進吸引人才、集聚資源、發展產業,最終形成“好經濟”。江蘇溧陽市憑借著“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天然稟賦,堅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戰役”,積極開展省級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綠城項目建設,努力擔當生態中軸建設的奮進者、引領者,城市的綠色生態底色更加鮮亮。同時溧陽以山水之美成功吸引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平台落地,年均引才聚才超3萬名,推動產業由水泥建材偏重產業向以動力電池、智能裝備為代表的“2+2+X”產業集群轉變,成功驗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環境美”同樣需要科學創新的堅實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在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全局性變化提供了關鍵支持。南京重工業佔比高,空氣污染防治難度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團隊開展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臭氧控制路徑等方面的研究,綜合運用空氣質量、排放源清單、污染源在線監測、衛星遙感等大數據,推動溯源追蹤與成因研判,提升PM2.5和臭氧濃度預報准確率,實現大氣環境管理的科學決策和精准施策,用最小的經濟代價實現最大的減排效果。

江蘇全力推進“環境美”建設,是全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當前,中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通過“雙碳”任務倒逼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不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相信,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一定會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強依托,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最鮮亮、最厚重的底色。

(作者:丁宏、胡建林,分別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